11月26日,“瓯韵天成”——建盏文化艺术展在东莞市石龙博物馆举行。展览汇集14位优秀建盏工艺师带来的近百件创作精品,涵盖了曜变盏、兔毫盏、油滴盏等多种风格,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建盏之美和匠心之魂。展期到12月25日。
建盏文化的流光掠影
被誉为“瓷坛明珠”的建盏,是我国黑釉瓷器的代表,是“泥琢火烧”的产物,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据史载,黑釉瓷器于东汉时期已经烧制成功,两宋时期更是烧制的高峰期。
本次展览设“建盏故里话沧桑”“一盏独韵芳流传”和“盏望未来传深远”三大篇章,以建盏实物展示,并结合建盏历史脉络、工艺特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为观众开启一扇了解建盏文化的窗口,呈现一个多元的建盏文化发展中的一段流光掠影,感受“瓯韵天成”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斗茶之风始于唐代,盛于宋朝。不想,宋亡元兴,饮茶风俗改变,加上战乱频繁,一代名瓷建盏遂从兴盛走向衰亡。建盏于民窑林立、因斗茶文化风靡的宋代而兴盛,曾是皇室御用茶具,被誉为“宋代第一茶器”。苏轼、黄庭坚等文豪名士,都在饮茶的诗文中,留下了赞美的诗句;大学士蔡襄在《茶录》中也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甚至连一国之君宋徽宗都在《大观茶论》里对建盏推崇有加。建盏因茶而生,也因宋朝茶道的衰亡渐渐划空而去。虽被凡尘淹没数百载,却因古朴和无以伦比而再复璀璨。在上世纪中后期,随着考古挖掘的进行,遗失在历史潮流中的建盏烧制技艺被重新找回,建盏复兴之路由此起航,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
传承人携作品参展
本次展览汇集了陆金喜、孙福昆、廖成义等14位优秀建盏工艺师带来的近百件创作精品,14位建盏工艺师当中有建窑建盏制作技术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师,艺术品鉴定师、评估师。他们多年从事建窑建盏烧制,所制作的建盏作品在各大比赛中获奖无数,载誉满满。其中还不乏有多位是“80后”,成为推动建盏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共同为建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在这些大师中,有一位是世界唯一曜变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陆金喜,他也携作品参展。多年来,陆金喜致力于建盏文化的发掘和保护研究,并始终谨记师父、师爷邓白的夙愿——复原宋代曜变建盏的烧制技艺。因曜变称为建盏中至高无上之神品。然而在曜变技艺还犹如一座大山般横亘在前,寸步难行时,怀揣着传承建盏文化的历史使命感的他,通过翻阅大量相关专著,请教材料学、陶瓷学专家,搜集考察老盏标本,不断完善曜变制作工艺及矿釉配比。经过了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钻研,2013年,他成功复原出宋代曜变绝技,技艺之高,直追宋人。他烧制的曜变作品斑彩幻变,精彩绝伦,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推崇和赞赏。
建盏之魂,存于匠心。为传承建盏文化,一代又一代匠人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大师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原本冰冷的泥块,赋予了灵魂,这泥块便鲜活起来,承接古今文化的对流,使之成为民族瑰宝,让民族底蕴不被忽视遗忘,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与回归是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被誉为“瓷坛明珠”的建盏,不仅是我国黑釉瓷器的代表,更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建盏对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促进我国对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也是石龙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石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直以来都追古抚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扩大交流合作群体,并和广大工艺师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努力创造出更多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湾区高品质名镇作出积极贡献。
“建窑建盏”是我国古代釉瓷的巅峰之作。建盏之美,独特却不失内敛,沉稳却不乏光彩,精美却崇尚自然,在土与火的磨砺中把雅俗、巧拙的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其名曰:“一盏见乾坤”。本次展览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工艺师的精心杰作,可大大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丰富市民生活。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石忠情 通讯员:石龙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