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12日电 题: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
新华社记者丁锡国、袁汝婷、张玉洁
十八洞村的故事,离不开大山。
山,是湘西大地的脊梁,也是人们奔向小康的屏障。
武陵山脉腹地,一个苗族村寨因山中溶洞众多而得名,又因摆脱贫困、走上小康生活而广为人知。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困于大山,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这是十八洞村人与大山的纠缠,是一个村寨与千年贫困的抗争,也是一段为着小康梦想接续奋斗的历史。
这是6月29日拍摄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梨子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得名于山中溶洞
本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小山村
在人类反贫困斗争历史上却又极不普通
在湘西十八洞村,82岁的施成富在自家的农家乐里炒腊肉(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2013年11月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这个“地无三尺平,多是斗笠丘”的小山村
一夜间
闻名遐迩
这是在湘西十八洞村拍摄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施林娇(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十八洞村的故事
离不开大山
山,是湘西大地的脊梁,也曾是阻碍人们奔向小康的屏障
困于大山,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
在湘西十八洞村,杨正邦在自家开的饭店厨房里帮忙(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这是十八洞村人与山的纠缠
是一座村寨与千年贫困的抗争
是一代又一代人为美好生活接续奋斗的历史
如今,大山里的十八洞人
不惧远行,更不惧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