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云中谁寄锦书来”。在2020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书信的方式同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以及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交流互动。一封封信笺,传达关切、鼓励与厚望,笔笔见真情,句句暖人心。岁末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年终策划“信笺里的2020”,为您讲述总书记回信背后的故事。
“来信收悉。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再一次提到了陈望道这个名字。
100年前的那个春天,不到30岁的进步青年陈望道在简陋的住所里,把一块铺板架在两条长板凳上当桌子用,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
这次译书,陈望道费了平时译书的数倍功夫。有一回,因为过于专注,他把母亲送来的粽子就着墨汁吃下。
“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饶有兴致地分享了陈望道这个故事。
习近平说:“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2020年6月23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拍摄的1920年8月(左)和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迎来了几位特殊客人。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这里,回望来时路。
展厅内,总书记在一件展品前驻足,弯腰仔细看着,那是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
得知这一译本是由一位共产党人的父亲放在衣冠冢中才保存下来,总书记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有人忘我追寻真理的味道,有人舍身保护真理的“火种”,如今,更有后来人义务传播真理,讲述理想信念的故事。
在由陈望道故居改造而成的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有一支名为“星火”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由该校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组成。他们在两年多时间里接待参观者近5万人次,积极宣讲陈望道追寻真理的故事。
“常讲常新,讲解过程一方面是向老校长陈望道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更是坚定自己信仰的过程。”有队员这样形容自己的志愿讲解服务感受。
今年夏天,党员志愿服务队的30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封信,汇报了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并表达了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和决心。
6月27日,回信来了。
“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总书记的深情勉励,让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深感责任重大,也激励着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