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下降就像从山上慢慢滚下的石头一样,是必然的,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这一过程,现在这块石头已经滚到山脚下了,想将它往上搬就很难了。
——人口学专家易富贤
文 / 巴九灵
最近,大伙都在讨论一个话题——东北率先放开生育。
2月18日,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的公开答复中说到: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对建议中提到的“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进行探索。
为什么是东北?
因为东北人口问题已经很严峻。据统计公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在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分别减少7.6万人、13.33万人和21.8万人,总共减少42.73万人。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分别为-0.80‰、-0.85‰、-1.01‰。
东三省人口负增长的原因,除了人口流失,还有一个原因是生育率过低。2019年全国平均出生率为10.48‰,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出生率分别为6.45‰、6.05‰、5.73‰,是倒数三兄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频道编辑部有个90后小巴是东北人,她说,东北的计划生育执行特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城镇双职工家庭生二胎属超生,是要掉饭碗的,压根就不敢生。农村宽松些,第一胎是女孩可以生二胎,第一胎是男孩就不能再生,否则就要交罚款。她的亲戚因超生被罚2100元,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目。
到了九十年代,东北出现下岗潮,按理说不吃公粮就有胆量生二胎了,但实际上因为收入下降,反而加剧了计划生育的效果。
所以就有了后面的一幕,东三省出生率全国垫底,人口增长率为负,而且这种状态很可能继续持续,因为人们的生育意愿一旦降下来之后,会形成观念定势,很难出现逆转。
更关键的是,人口问题并不只是东北的当务之急,从全国看也非常严峻。
2016年,中国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这一年出生人口创下2000年来的峰值,达1786 万 ,增长7.9%。短暂的上升后便是一路下滑,2017、2018、2019年分别降低3.5%、11.6%、3.8%。
截至目前,2020年的全国出生人口数据尚未公布,但从各省数据看,形势不容乐观。温州、合肥、银川等多地202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或活产数据),相比2019年下降幅度均超过10%。
有专家预测,2020年全国出生人口相比2019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已经没有悬念。
研究人口问题的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认为,虽然2020年的出生人口是近几十年来最少的一年,却很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内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除非未来大力鼓励生育并且取得奇迹般的效果。
这意味着,如果无法大幅提升生育率,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将会持续。
为此,小巴采访了三位大头,他们提出了许多鲜明的观点,比如不应搞试点,就应该全面放开。即使全面放开,也不能挽救下滑的出生率,还得有具体政策,比如建议发放育儿补贴,对已有多孩的家庭买房直接降价,缩短学制,取消中考等。
下面,就来看看他们的分析和建议。
中国人近年来生育意愿降低,在我看来有多方面原因:
1. 中国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高房价极大地压抑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夫妇的生育意愿。
2. 中国的育儿成本过于高昂,原因可能是中国人特别注重教育,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迫使家长不得不花钱送孩子上各种课外培训班。
3. 中国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许多职业女性面临要升职还是要生孩子的两难选择。在职场上,女性被要求和男性付出的一样多;而女性在生育和家务的角色上,社会也要求女性付出更多。而且,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所奇缺。很多双职工家庭担心无人看护小孩,从而压抑了这些家庭的生育意愿。
4. 中国至今存在歧视非婚生育的政策。西方国家近年生育率的提升与非婚孩子比例的增加也有关系。比如,2016年欧盟国家非婚子女比例达到了43%,其中法国非婚子女比例最高,高达60%。这些国家保障未婚女性的生育权以及非婚生子女的平等权利。中国非婚生子女比例远低于西方国家,且对非婚生育仍存歧视性的政策,比如有些地方的计生条例规定,非婚生育要缴纳社会抚养费。
法国开放单身生育
未来仅全面放开生育,不能有效提高生育率,还需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我的建议是:
一是现金补助和减税。建议给多孩家庭支付大约每个孩子每年平均1万元左右的育儿补贴,并对二孩和多孩家庭减免部分个人所得税。
二是买房补贴。对已经有多孩的家庭买房直接降价,也就是地方政府将相应地价部分从卖地收入中免除,对于买房以后多孩的家庭则可以退还地税部分。免除标准可以视生育率情况灵活调整。
三是大力建设幼托设施。原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幼托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建议把0-3岁的入托率提高到50%左右,要做到这点,政府有必要直接或者牵头兴建大约十万个幼托设施。
四是缩短学制。在中学阶段取消中考,将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合并,并且缩短为中学四年;将大学教育分成基础的本科3年和研究生3年。
缩短学制和买房补贴这些措施,东北地区可以率先试行。
放开生育应是全国同时全面放开,不应该搞试点。近几年中国的生育率,如果扣除二孩堆积效应,仅有1.1至1.2之间,早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东北全面放开生育并不能提升过低的生育率,现在东北的生育政策就比其他地区更宽松,例如黑龙江边境地区的居民允许生育三孩。现在大部分东北家庭没有生育二胎,全面放开生育后,如果没有鼓励生育的措施出台,大部分东北家庭也不会生育二胎。
从全国看,仅全面放开生育也不能扭转低生育率趋势,因为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要提升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得出台政策来减轻养孩子成本。其中一项可行的政策是直接发放育儿补贴,具体金额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
有人认为,发放育儿补贴,是用少生孩子家庭的钱来奖励多生孩子的家庭,不公平。但我认为公平,因为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所纳的税,多于一孩家庭。可以说,少生孩子的家庭将来领的养老金有一部分是来自多生孩子的家庭所纳的税。
另外,过去几十年的计生宣传是“独生子女光荣”,深刻影响了许多中国人的生育观念;要转变生育观念,提升生育意愿,社会舆论需要转变为“多生孩子利国利民”。
此外,目前国家统计局仍未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出生人口数据是反映人口趋势最重要的指标,及时公布出生人口数据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人口变化趋势。
奇怪的是,“老龄化”危机多年来受到了全社会高度一致的重视,可是对“少子化”危机还存在“争议”。这在逻辑上说不通。
本质上没有什么“老龄化”,而只有“少子化”。老人不会凭空增加,但孩子会消失。所谓“老龄化”不过是生育率过低导致人口结构失衡的结果而已。在一个生育率正常的时代,不存在什么“老龄化”问题。
由此可见,全面放开生育不是什么理论之争,而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不需要局部试点。
诚然,全面放开生育或许不能在短期内扭转生育率的颓势,却是解决“少子化-老龄化”问题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这是扭转错误生育观导向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大众关注的支持和扶助生育、降低生育成本的辅助政策。
但应注意到,没有扭转错误生育观念之前,其他政策的效果都是不可期待的。
当前中国舆论和政策导向中充斥着大量反生育、反家庭的观念,误导作用不可小觑。这些错误观念来源驳杂。
有些长期错误导向的结果,诸如过度迷信公立养老福利、盲目追求“优生优育”的教育观等等。还有一些则是长期以来“进口”激进思潮的影响,诸如挑起性别仇视和对立、否定家庭亲情、严重混乱的性观念等。如果这些反生育、反家庭的观念仍然是主流,即便全面放开生育、配套大量政策,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 | 李梦清 | 当值编辑 | 麻酱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