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西安报告 29 日 0~24 时本土新增确诊 155 例。至此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病例超过一千例。其中 27 日西安的 175 例新增也是整个 2021 年的最高日新增。
2021 年末的西安,形势十分严峻。
这个冬天对于许多国家来说都很困难,冬季本身就是传统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在一天天变化的数字面前,不管身处封控的西安,还是西安之外的全国人民都在关注:
西安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疫情是哪里传来的?目前的防控措施是否有效,何时迎来拐点?
西安最近的疫情
这是我们根据陕西卫健委官网数字等信息做的西安确诊病例图。感谢微博博主 @横越时间海 提供的做图创意。图中可以直观看到西安病例变化和各区的确诊情况,也能帮助我们看到西安病例中的「隐匿」部分。
隐匿传播是那些具体途径不清晰,流调在各个传播链之间缺少明确关联性的传播。
西安本次疫情之所以控制起来棘手,跟隐匿传播有关。
如果病例传播能局限在控制中的重点人群、密接人群,那控制传播还是相对简单的,有的放矢关注小范围人群就够了。
但隐匿传播的存在,使得病例的感染来源不容易查清,病例不能及时发现,病例数会快速上升。直观体现出来的就是每天新增病例中,还有很多是来自于全民核酸检测和自觉症状就诊。一个隐匿传播确诊者的背后就可能藏着更多的危险。
这部分隐匿传播确诊的数量变化对预测后续疫情波动有重要意义。
在短时间内无法追溯所有传播链的背景下,目前进行的封控和全面筛查就是最好的防疫措施。
随着核酸检测力度的加大,能发现更多的病例,筛查出人群中的所有潜在传染源,消除疫情传播隐患。图表中的红色部分势必会越来越少。
疫情溯源的进展
西安全民检测封控之后,疫情最初的溯源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了。但溯源依旧可以为后续国内的抗疫提供经验,减少漏洞。
12 月 27 日,陕西省 CDC 已经完成了 137 例本土病例的全基因测序,全都与 12 月 4 日巴基斯坦入境航班报道的境外输入病例高度同源,病毒株为德尔塔变异体,和之前广州、南京疫情一样。
这让许多人稍稍松了一口气,此番疫情的毒株并非近一个月来在许多国家迅速爆发的奥密克戎,从目前研究来看后者的传播能力及免疫逃逸能力都高于德尔塔,可能给防疫工作造成大得多的压力。
目前境外传入病例是如何发展成如此大规模的,这个问题仍然还在研究当中,包括机场的清洁、隔离运送、酒店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认真评估,及时将漏洞不上。
顺便提一下,近期网上有媒体说是西安咸阳机场 T3 航站楼的「下送风回风结构」导致了病毒传播,该说法已经被许多专业人士辟谣,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颖心教授表示,实际上咸阳机场 T3 航站楼夏松风系统送的都是新风,没有回风,从传染病的防控来说其设计比传统一次回风的中央空调系统更安全。
封闭管理中的西安
西安从 12 月 21 日开始进行了多轮次的核酸大筛查,从而发现更多的隐匿性病例。之所以要进行多次筛查,是因为一些感染者通过单次核酸检测可能无法查到,也就是所谓的假阴性,他们可能处于症状前期,或者有些人可能在整个病程中都是无症状,但是他们仍然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因此需要多轮检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现感染者。
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峰虎介绍说:「目前整个采样速度从最初的 1000 万人用时 24 小时缩短到 7 小时;出具结果从 300 万人用时 30 小时缩短到 12 小时;全市日最大筛查能力从每日 70 万管提升到 160 万管。」
除了大规模核酸检测以外,西安还采取了严格限制出行的策略,12 月 23 日起,西安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要求全体市民除参加核酸采样外,坚持不出户、不聚集」,并且实施全市全面消杀。
这些防控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快压制住疫情,不过其中一些做法存在一定的争议。
例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和中国 CDC 已经强调过,要求各地要防止过度消毒,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消杀。新冠病毒本身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它的传播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对户外做消杀是起不到防控作用的,并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非要说有用的话其实也有一点,因为户外环境全面消杀限制了人的活动)。
所以这些措施是否充分、有效,在疫情过后希望可以得到复盘分析,为将来防疫策略的改进提供证据支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封控期间,保障民生的工作也遇到了较大挑战,随着不断调整供应和配送方式,前几天许多西安市民反映的「买菜难」问题,经过西安市政府和广大基层志愿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据西安市委宣传部消息,目前各区市民的生活物资都能得到基本保障。生活确实有困难的群众,也可以通过申请社区爱心救助等渡过临时难关。
西安疫情的拐点何时出现?
由于本次疫情的毒株仍然为德尔塔,因此可以参考之前广州、南京等地的传染病模型。
这张图是半年前广东 Delta 疫情的传播动态,彼时广东 4 个城市在 1 个月左右(5 月 18 日~6 月 23 日)出现相关联的 167 例病例。
最初病例平均潜伏期 4.4 天,GT(两代病例感染间隔)2.9 天,R0(基本传染数,完全不干预时一个感染者能传染的人数)为 3.2,Rt(有效传染数,干预之后一个感染者能传染的人数)在 5 月 30 日达到高峰( 3.0~3.5),随后开始下降,6 月 6 日降至 1 左右,进入平台期。
相比于当时广州的防控,西安的防控有优势也有劣势。
先说优势。
疫苗接种率远高于广州。西安目前 18 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超过 95%,远高于半年前的广州,在预防重症方面有优势,在预防病毒传播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可能有限。
另外,根据目前的临床病例分析,这次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都是轻症(目前所有确诊中只有 6 例重型),很多感染者基本没有什么症状,通过一轮轮的核酸检测才发现自己感染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规模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概率。
再说劣势。
更多的散发病例。西安目前的疫情已经不能直接归因为最早的几条传播链(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子牛门诊部、长安大学本部),近期有较多散在感染病例出现,难以准确溯源,这给流调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目前西安每天新增的病例中始终有三到四成来自于隐匿传播,这些隐匿传播者可能已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或者由于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问题,将病毒传染给他们的感染者尚未被发现,因此接下来几天,西安仍然面临较大的防控压力。
广州每日新增不超过 20 例,而西安已接近 200 例,这对于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来说是很大的压力。
而冬季的加持进一步加大防控难度,不像半年前的广州,冬季是诸多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目前西安必须通过多遍大规模核酸检测以及最严格的隔离措施控制住疫情。
广州在首例病例出现后 2~3 周左右进入平台期,西安近期已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如果这些措施有效,预计疫情曲线在本周将会触顶,拐点马上到来。
预计到 1 月中旬西安疫情能够得到阻断,1 月下旬控制住完全有可能。
事实上根据昨天下午西安新闻办发布会透露的信息,目前新一轮核酸检测的阳性病例数已经开始下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科学防疫,关注民生仍将是未来的重点,我们相信西安的困难是暂时的,过去两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科学防疫,疫情会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生活也会恢复正常。
西安人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