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楼上有两位老人,可能不会使用手机,我来帮助登记信息”“大家有人物资不到的,我们家里肉和菜还有些富裕,可以支持”……在寒风呼啸的除夕夜,人们为需要帮助的邻居匀出纸巾和大米。
2022年1月31日,社区楼下派送物资的居民志愿者。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文丨新京报记者 左琳 吴梦真
编辑丨郭懿萌
校对丨柳宝庆
街道静极了,只有大风呼啸的声音。
1月31日除夕夜,除了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分拣物资,北京市丰台区新村街道怡海花园社区里,几乎没有居民走动。就在前一天,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因近14天累计报告7例本土确诊病例,怡海花园社区被定为高风险地区。
事实上,社区封闭管理早已开始。根据社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通告,1月22日,社区进行封闭管控,车辆行人只进不出。
受疫情影响,封控管控措施不断升级。1月29日, 42栋居民楼被划分为11片网格区,原本可以在社区自由活动、在大门取送快递的居民,需严格遵守“足不出区域、严禁聚集”的规定。约6700户居民的物资取送需求骤增,附近商超平台显示运力告急。而距离除夕,已不足一天。
1月29日上午8时,来自丰台区西罗园街道、五里店街道、东铁匠营街道、石榴庄街道、北宫镇5支支援队伍进驻社区,人手得以补充。深夜,由怡海花园富润园5、7、9、11号楼居民组成的志愿者也发布告示,将义务为居民运送物资。除夕这天,他们按时出现在各自岗位,直到新岁。
“不能抢”的新年红包
52岁的宋勇捏着对讲机,不断回复对面传来的询问。
1月31日一早8点左右,他与另外17位丰台区西罗园街道的工作人员便抵达十公里外的新村街道怡海花园社区,准备为封控区域居民提供保障工作。
几天前,他们接到任务,要从1月29日开始,在怡海花园社区负责卡口封控、社区大门值守、居民物资转运和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他们带上饮用水、方便面和各种生活物资,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工作任务并没有因为除夕到来而减轻。
1月31日早上八九点,西罗园街道抗疫支援小队便在分管片区的各个楼群通知,组织居民分批次下楼进行核酸检测,协助医护人员为居民扫码登记。另一部分人则穿着红马甲,往返于社区大门与片区卡口之间,运送居民订购的物资。北京的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徘徊,即便膝盖和后腰贴满暖贴,依然难以抵抗低温和冷风。
2022年1月31日,志愿者和支援小队等工作人员为居民发放礼包。受访者供图
52岁的宋勇已经记不清奔波了多少趟。他的步数记录里,自前来支援后,每天至少12000多步。他更记得同事们的辛苦——原定配送至下午四点,但为了居民生活有保障,时间往往要延长至夜间七八点;中午来不及吃饭,他们只能对付一口方便面继续工作;每晚,总会留下几名队员在社区里熬夜值守,应对紧急情况。
这个春节,宋勇有不少同事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比如杨凡,她与丈夫分别在两处隔离点支援,孩子只能交给他们父母照看。“1月30日孩子不舒服,晚上她父母才敢电话告诉她。”宋勇说。
1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宋勇终于得空和家人通了个电话。不过一分钟,对讲机又“呲啦”响起,直到傍晚,他也没能再抽出时间和家人联络。
这些辛苦,居民们都看在眼里。
为了让紧张的居民们放松心情,宋勇曾在居民群里发了个红包。几乎没有人点开它,这让宋勇意想不到。
他看到了格外动容的一幕:居民们反过来一条接一条的留言表示感谢。“不忍心点开”“这个红包不能抢,感谢您为我们的付出”……他将这些全部记在了心里。
为邻居们提供力所能及帮助
除夕前夜,一张图片在怡海花园社区的居民群里流转。
这是怡海花园富润园5、7、9、11号楼志愿者写给邻居们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他们称自己是普通住户,临时成立志愿队帮忙分发快递。
“我们只有一颗‘为邻居们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真心。”志愿者们写道,“我们是您每天在电梯里、在小区里曾经碰面过的普通邻居,如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还希望大家理解包容。”
社区居民志愿者自发写给居民的一封信。受访者供图
32岁的吴菲也是其中的一员。
“知道小区网格化管理之后,我想反正也是一个人被困在里面,不如去做志愿者。”每天上午八九点,吴菲便穿着蓝色的防护服,戴着社区分发的口罩和手套,在网格区卡口处,将居民购买的物资按楼栋和楼层分好,再拍照传到居民群,请居民下楼领取,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最初,秩序还有些混乱。“大家下单时没写清门牌号,好多电话是隐藏号码,我们只能给快递打电话,让人家帮忙查。”包括吴菲在内的20多名志愿者在群里重复呼吁,恳请各位邻居下单时写清收货地址,提醒人们及时下楼取件。很快,现场安排变得有条理。
宋勇对志愿者们的细致赞叹不已:“他们把货物按楼牌号摆好,到1月31日中午,摆放得更有序了——从小到大排序,居民领取更加方便。我们把货从社区门口送过来,卸下后交给他们,省了很多力气。”
1月31日这天,吴菲照例清晨下楼工作。为了应付寒风,她穿了两层厚裤子,罩了件大羽绒服。许多居民一次性购买了大量物品,有时是几桶纯净水,有时是几瓶油盐酱醋,一天下来,吴菲的胳膊累得生疼。
但忙碌也让吴菲暂时忘记了烦恼。这是她第一次经历小区封闭,每天电话不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解封,工作因此被迫转到线上,亲人也无法团聚。直到每天按时下楼承担志愿工作,才让她从焦虑的情绪里暂得喘息。
她与志愿者们互相照顾,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有朋友劝她,志愿者工作辛苦有风险。“哦,我知道了。”她总是如此回复。
但她没敢将这事告诉远在外地的父母,甚至连小区封控也只字未提。“本来家人计划春节来北京,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他们知道心里反而会不舒服。”
成为志愿者后,吴菲订购过一次菜。这份菜同其他居民的菜一起,被她按顺序摆在楼下,工作结束后再拎回去。1月31日下午,她特意用这份菜包了一顿饺子。
她开了视频,在画面另一侧,母亲告诉她如何擀皮,如何剁馅,加多少盐,怎么捏成型。她还炒了几个菜,迎接新一年到来。
怎么度过这一晚呢?空下来的吴菲还在琢磨:“晚上如果还需要志愿者,我也会再去帮忙的。”
除夕夜,吴菲在父母指导下包好的饺子。受访者供图
深夜派发的跨年礼包
小区封闭后,同为业主的陈曼也主动做起了志愿者。1月31日,陈曼接到通知,下午将有一批蔬菜、肉、蛋等年货礼包送到居民家里。这是丰台区推出的“暖心十条”举措之一:为封控管控区居民送去节日问候。1月30日晚,这批礼包便被陆续送到小区。
为方便礼包派发,陈曼开始在网格群里统计住户信息。发现志愿者人手不够,她在微信群里呼吁:“是否有接种了加强针,核酸呈阴性的人可以帮忙。”
事实上,这几天,陈曼一直忙着为居民派送物资。1月30日晚8点多,她正准备休息,听说又有物资需要派送,她便赶忙穿上衣服冒雪送去。
除夕夜,工作人员为志愿者发放礼包。受访者供图
楼道里很多人都认识了陈曼。有人还加了她的微信,要给她送暖宝、口罩之类的东西。“我觉得很暖心。”陈曼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什么特殊。“都是些普通的事,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大家就是互帮互助嘛。”
除夕这天,她还是只想着尽快派送好礼包,但对于自己,陈曼没有任何安排:“正常吃个饭就行了呗。”可是提到这个没和家人团聚的除夕,陈曼还是忍不住落泪了。
小区刚封闭时,陈曼的家人让她赶紧出去,但她选择了独自留在小区。“不出去也是对其他人负责吧,今天晚上我们可能会来个云过年。”平复好情绪后,陈曼又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群里也有人跟着加入礼品派送行动。
“我们楼上有两位老人,可能不会使用手机,我来帮助登记信息”“大家有人物资不到的,我们家里肉和菜还有些富裕,可以支持”……在寒风呼啸的除夕夜,人们为需要帮助的邻居匀出纸巾和大米。
1月31日晚10点左右,新年的脚步临近。新村街道及怡海社区的工作人员及来自丰台区其他街道的支援小队依然在寒风里,将剩余的礼包一箱箱搬到电瓶车,送往还没有派发的区域。社区工作人员小马告诉新京报记者,这只是他们其中一项任务。
出现确诊病例后,18位社区工作者不停接听电话、协调就医、运送快递,保证社区约6700户居民的物资取送正常,为社区300多位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上门核酸等服务。“除去吃饭,我们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休息时间,有时候即使半夜,有居民需要,我们也要立刻起来工作。”
怡海花园社区居民收到的跨年礼包。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从1月22日到31日,小马没有回过家,衣服全靠妻子送到小区门口。回不去家的夜晚,小马和同事们守在办公室,几把椅子拼一拼就成了一张床,铺着纸壳入睡。
“谢谢工作人员,谢谢志愿者!新年快乐!你们辛苦了”除夕夜的居民群里,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
抗疫支援小队的成员们从不愿接受居民的馈赠,但宋勇还是看到,居民们硬是将饮料和食物放在门口值守的桌上,一句话也不讲,转身便离开。
(应受访者要求,吴菲、陈曼、小马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