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述评:人间正道是沧桑——习近平倡导的安全观为破解世界和平赤字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
新华社记者韩冰 郑汉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放眼全球,欧洲大陆重燃战火,乌克兰危机牵动世界,大国关系面临挑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人类社会亟待通往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世界的清晰路标。
越是风云变幻、明晦难定的时代,越彰显伟大思想拨云见日的力量。面对全球和平赤字不断扩大,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更加闪耀真理光芒,彰显时代价值,为各方共同推动历史车轮向着正确轨道前行提供宝贵指引。
为破解和平赤字贡献中国智慧
乌克兰危机爆发引发全球关注。对这一全球热点问题该怎么看?世界又该怎么办?从2月25日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到3月8日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再到3月18日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问题关键所在——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秉持这一安全观,解决乌克兰危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要“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要“拿出政治勇气,为和平创造空间,为政治解决留有余地”。
客观公正、冷静理性,这就是中国态度!劝和促谈,心念苍生,这就是中国担当!
平衡公允的中国立场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柬埔寨首相洪森……多国领导人在和习近平主席通话时,一致对中方主张表示认可。英国政治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对新华社记者说,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方面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令人钦佩”。
时光回到2014年。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为促进亚洲和平与发展事业,提出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此后,习近平主席在诸多国际场合多次倡导并不断发展这一安全观。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2019年中法全球治理论坛、2020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2022年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
如蓬勃的朝阳,照亮天空;又如和煦的春风,送暖人间。
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安全观为世界指引一条通往持久和平的康庄大道。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说,中国提出的安全观对保持地区长远稳定“非常有利”。多国人士不约而同表示,这一理念为破解国际关系中广泛存在的“安全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
它启迪世界,一个巴掌拍不响,解铃还须系铃人。“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安全应该是平等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安全应该是包容的”,应该把地区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地区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动力……
它启迪世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它启迪世界,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它启迪世界,“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
乌兹别克斯坦新闻与大众传媒大学教授图尔苏纳利·库兹耶夫说,这是中国在安全领域为世界贡献的独特智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埃及《今日埃及人报》董事长、国际问题资深专家阿卜杜勒-莫内姆·赛义德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感慨:“这样的安全观是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的。”
为凝聚和平力量践行中国担当
战火纷飞时,来自中国的儿童奶粉、棉被、睡袋等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一批批送到流离失所的乌克兰民众手中;凛冽寒冬中,阿富汗的难民收到中国援助的粮食、毯子、衣物、药品……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树立起大国典范。
守护和平的中国强音铿锵有力。在阐释中国将如何与其他国家相处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拓展同各国友好合作,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阐明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在阐述中国践行使命担当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声音正气浩然、掷地有声!
履行国际责任的中国行动扎实坚定。从积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到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再到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以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强大动力。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说,中国在提高维和影响力和绩效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的中国立场一以贯之。为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积极劝和促谈,呼吁“克服困难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对朝核问题,中国推动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自关切,聚焦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在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关键阶段,中国协调各方保持定力,凝聚共识……
在卫生、气候、数字、反恐等多个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贡献有目共睹。全力驰援多国抗疫,践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迄今已向国际社会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制定相关行动方案;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方案;积极推进国际反恐合作,提出坚持标本兼治、反对“双重标准”等原则。
在携手谋发展、一起向未来的道路上,中国不仅经过自身不懈奋斗,彻底摆脱绝对贫困,还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中国的经验、技术、资金助力多国民众走上自强致富的道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出全球发展倡议,梦想成真的故事不断激励人心,互联互通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更多动力,通过助力发展夯实世界和平之基。
秉持正确义利观、坚持亲诚惠容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人类实现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道路上镌刻下新路标,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点亮和平的希望之光。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萝扎·奥通巴耶娃说,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包括安全观在内的一系列倡议和主张“为人类的未来描绘了方向”。
为共建美好未来开辟人间正道
世界事务纷繁复杂。历史因素和现实状况的交织、意识形态和实际利益的纠葛,常常导致安全问题棘手难解。个别大国为了自身霸权私利,翻云覆雨、兴风作浪,让本来就问题缠身的世界雪上加霜。
编织谎言肆意抹黑他国、制造“莫名恐惧”,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把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霸权势力的种种行径毒化国际关系氛围,加剧冲突紧张,为全球发展“挖坑”“埋雷”。
追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将全球化“武器化”,把小国当枪使,让小国民众承担地缘对抗的代价和伤害,自身隔岸观火,大发战争财……煽动分裂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错误行径,动摇世界和平根基。
“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完全被摧毁了!”“美国和北约借人权和自由的名义行动,但它们所做的一切都在侵犯人权和自由”“美国霸权声称‘做善事’,实际上在剥削和掠夺”……叙利亚、阿富汗、古巴等世界多国人民发出的控诉与呐喊深刻表明,霸权逻辑不得人心!
时代呼唤新理念。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
事实证明,坚持遵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通过在平等与尊重基础上进行对话协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往往能一步步化解危机,解纷止争。
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中国倡导并遵守以“平等相待、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为主要内涵的“亚洲方式”,推进与其他相关国家一起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动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使南海局势实现总体稳定。
对于中东问题,中方倡议设立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探索由中东地区国家以中东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中国在中东地区从不谋求任何私利,不划分势力范围,不参与地缘争夺,愿同中东国家开展南南合作,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得到地区国家广泛认可和赞赏。
上合组织、亚信等区域组织或机制不断发展壮大,围绕热点问题管控、区域安全合作等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与对话机制,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注入更多动力,为深化地区安全合作贡献强大力量。
实践表明,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科学、公正、有效、管用。几内亚政治学会主席卡比耐·福法纳说,这一安全观必将有力促进国际和平稳定。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符合实现世界普遍、持久安全的内在深层逻辑,体现着天下一家、和衷共济的人间正道,顺应国际社会普遍的人心所向,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绽放愈加耀眼的光芒,为保障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愈加强大的动力。(参与记者:唐霁、吴丹妮、郑扬子、杜鹃、许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