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是2022年高考第一天,报名考生1193万人,又创历史新高(去年是1071万人)。除上海延考外,其余大多数考生将在今明两天接受这场人生大考。祝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
今天的北京很凉爽,有人说适宜考试,其实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学校普遍装有空调,温度高一点低一点影响倒是不大。但你要知道,没有空调的考场还是很多的,高温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考验了。
2003年以前,高考是在每年7月的7、8、9三天(各地考试科目略有不同),那时候就不能用“考验”形容了,烈日炎炎,酷暑煎熬。当然,也有的地方是暴雨倾盆,洪水肆虐。
从2003年开始,高考提前到6月。为什么提前?有人说,是讨个口彩,6月、7、8——录取吧……这当然是个玩笑,其实背后真正考虑的因素就包括天气、自然灾害等——避开不利因素,选择更适合的时间,让考生更好的发挥。
说起高考提前,不得不提及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江西九江民生集团公司总裁王翔。
1998年抗洪期间,在王翔的家乡,有700多名被洪水围困的考生在解放军护送下,才安全到达考场;有的学校不得不把考场迁至房顶、山顶才能正常考试;为提防学生中暑,医院开来了救护车,家长们拎着各类防暑用品在烈日下苦等……考生、家长、学校、政府都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给高考带来的负面影响。
1999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王翔提交了《关于高考考期适当提前的建议案》,建议高考时间适当提前,结合各种情况,提前至6月初为宜。
当时,很多人认为王翔的建议根本不会被采纳。但王翔认为,改革开放需要人们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更新观念。自己作为政协委员,必须尽可能反映社情民意,参政就要参在点子上。
议案提出后,教育部很快给予答复:认真研究,充分考虑。
事实上,关心高考时间改革的不仅是王翔一个人。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全国人大代表十分关注我国每年的高考时间,在近几年的两会期间,都有代表提出关于高考时间应避开酷暑的建议。
2001年3月初,教育部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就高考时间调整问题进行讨论。由于高考时间的调整牵涉到大学、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学安排及考试、评卷的组织实施,所以要特别慎重。
为此,教育部首先召集部分在京高校、中学招办的有关人员座谈,对高考时间调整的可能性、方案及对中学教学、考试阅卷等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研讨;并与中国气象局联系,请其协助提供近5年来特定时段全国各省(区、市)气温、降水、洪涝灾害、台风的分布及对比情况资料;利用6月下旬召开的全国各省(区、市)招办主任座谈会,7月下旬在京直属高校招办主任会及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示范中学骨干校长培训班,分别征求各方面对高考时间调整的意见。
经过反复认真细致的调研,教育部认为,高考时间适当提前,可以减少高温和自然灾害对考生身心的影响,有利于考试的组织工作。部党组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高考时间调整方案》,经国务院批准,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定在每年6月上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