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法德混血儿Andrea的家在网络走红。
这个位于北京东二环的现代公寓里,
装满了她从祖父母处继承下来的古董家具、餐具。
这些家具多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Andrea坐在桌前,桌子、茶壶、身后的柜子,都是祖父母留下的古董
从2007年起,
她和爱人因为工作调动,
在中国和欧洲之间来回搬了五次家。
他们至今没买房,一直租房住。
这些家具打包起来有400箱之多,
但她每次搬家都不辞辛苦地带着。
她说,“我不能住在一个地方,
却没有自己的东西。”
▲一楼客厅(左)、二楼起居室(右)
2021年,她的爱人成为全球卫生特使,
来到德国驻华大使馆工作,
Andrea也跟着第三次定居北京,
家中除了古董家具,
也越来越多在中国生活的痕迹。
初冬,
一条摄制组拜访了她的家,
并和她聊了聊这些年里,
所感受、所热爱的北京生活。
编辑:周天澄
责编:陈子文
▲Andrea准备下午茶
Andrea随丈夫一起初来中国是2007年,那时候的北京沉浸在奥运会前的喜悦中,文化开始变得包容开放,也是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爱上中国的起点。
她的丈夫那时为联合国卫生署工作,参与了北京公共场所禁烟条例的制定。“现在北京公共场所不能抽烟,有他一份。”Andrea笑着说。
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动,Andrea离开中国又回来、又离开又回来。现在是她第三次定居北京,前前后后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年。
她来自欧洲富有家庭,在多个国家城市生活过。如今,爱人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他们很希望能够在北京生活得更久些。她说,这是她最喜欢的城市,在这里她可以真正随意、舒适地生活。
以下是Andrea的自述。
▲古董柜子里装满了水晶杯
我是一半德国人、一半法国人。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出生,20岁左右搬去了瑞士的日内瓦,也在伦敦生活过。后来在瑞士认识了现在的老公,2007年跟他一起搬来了北京。我们没有买房,一直是租房住,所以每次搬家,都会带着三四百箱古董家具。
这些古董家具是我从爷爷奶奶那继承的。小时候还没上学的时候,我住在爷爷奶奶巴黎的家,对这些家具都有印象。这些柜子都有300-400年以上的历史。我曾经还有一本小书,专门用来记录每一件家具的历史。很可惜,这本小书已经被我弄丢了。
▲古董家具的有趣细节。柜子上的铜质钥匙(左)和地毯上的纹理(右)
▲不规则的隐形抽屉(左)和箱子上精致的纹饰(右)
老式的柜子,非常有趣,接合的地方没有钉子,如果要搬家,背板、架子可以很容易地拆卸下来。而且几百年的使用,虽然也有磕碰,但是总体来说状态还是非常好。这和现在的家具真的不一样,现在的家具买回来,都是用好多小钉子拼接,可能十年、十五年以后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了。
柜子里装的杯子同样来自我的爷爷奶奶,可能也有200多年的历史。有很多是水晶做的,杯壁非常薄和轻。不同杯子有不同用途,小的杯子喝白葡萄酒,大的杯子喝红葡萄酒,还有一些杯子是专门用来喝香槟的。
很奇妙的是,虽然几次搬家,桌椅可能会有一些损伤,但是这些脆弱的杯子却没有一个损坏的,不可思议。
爷爷奶奶还留下了许多银质的餐具,茶壶、刀叉、勺子。有专门吃牡蛎、吃餐前甜品的、吃不同肉类的。这些餐具时间久了会氧化发黑,擦洗起来很麻烦,但我们觉得很值得。
▲银质的刀具、餐叉和杯子。形态尺寸不同,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场景
有时候会邀请三五好友,我都会很有仪式感地铺好桌布、摆好餐具,用这些古董杯子招待。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喜欢去逛潘家园,也在潘家园买了不少东西。可惜现在的潘家园已经和过去不大一样。
▲因为有趣,Andrea在潘家园买了不少“假古董”
客厅的“古董”摆件就是潘家园买的,买来的时候大概700多块的样子,不可能是真的古董。但是我们觉得好看,无所谓。这背后还有个趣事,我们之前离开中国的时候需要报关,海关坚持认为这是真的古董,不让我们带出境,于是只能寄存在北京朋友的家中,直到我们再次搬回来。
▲Andrea的朋友送给她一条兵马俑项链,挂在了兵马俑的脖子上
我还买了三个“兵马俑”。我特别喜欢兵马俑,虽然中国朋友都说家里放这个很奇怪。后来它们也跟着我们几次搬家。有两个已经损坏了,头身分离了,我就把它们的头放在了柜子的顶部。
每次要搬家的时候,国际的搬家公司会来家里打包这些家具、物件,打包得3、4天,有三四百箱之多。但最困难的部分是到了新家,我需要自己来完成拆包、重新布置摆放的工作,这往往要花掉我2周左右的时间。
但是我觉得这是值得的。我不能够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生活,却没有自己的东西。
▲能看到国贸和胡同的阳台(左)和温馨的起居室角落(右)
我现在住的房子是一个三百多平米的复式,是租的房子。因为有这么多家具需要安置,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房子。我们2007年第一次来北京时,也是住在这个小区。在小区走几步,就能看到当年住的房子的窗户。
▲冬天下午,在阳台晒太阳
我很喜欢这个屋子阳台的设计,天气好的时候,既能看到国贸商圈,也能看到胡同、西山。晚上窗外满是灯火,很美。我喜欢冬天下午坐在这里,太阳晒得非常温暖。
▲Andrea的家中放着一些老照片。分别为她的妈妈(左)和全家福(右)
继承这些家具的时候,我的生活已经趋于稳定。我妈妈喜欢更现代的风格,爷爷奶奶去世后,她不要他们留下的这些古董,说:ok,这是你和你弟弟的。
弟弟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他虽然也喜欢这些家具的美丽、仪式感,但是他远在美国,又有四个小孩要照顾,更喜欢生活简单一些。最后就是我获得了这些全部。
▲日常,她会用美丽的桌布和茶具来喝茶、招待朋友
比起把它们都小心地束之高阁,我更喜欢去使用它们。以前我妈妈对这些家具总是过于小心,我总觉得,既然我们有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就应该去享受它。
我的态度是,我们今天用这样美丽的杯子喝水,确实要当心。但是如果它明天碎掉了,那事情就只能是这样,也没有关系。
我们养了三只猫,好像很多猫都会挠家具,我们的猫倒是不挠家具,但是会抓地毯。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就不可控了。我有时候也会“教育”他们,但是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嘛,真的毁坏了也没办法的。
▲家中的中国元素,很多都来自潘家园或工艺品商店。Andrea说,她觉得好看就会买回来
▲二楼客厅,现代家具和古董椅子的混搭
我在布置房间的时候也是比较随意。我有些朋友会看杂志,挑选自己喜欢的风格。我不讲究这些。地毯有从奶奶那儿继承的古董,也有旅途中看到的漂亮手作;奶奶原先放在小书房的椅子我拿了来,和客厅的现代沙发做混搭。有很多中国风的工艺品是我在地摊或工艺品商店看到的,可能很便宜,我觉得好看就买回来。
10年前,我的父母来过中国看我。他们看到我在享受这一切,也觉得很高兴。
▲Andrea和丈夫在一起。丈夫是音乐爱好者,二楼起居室这个有唱片机、有大量唱片和乐器的角落是他最喜欢的地方
2007年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文化特别开放。现在的北京和当时的北京又不太一样,现在北京经济上更加发达、发展得更快。我们家附近的亮马河公园,原本是一个胡同,我是眼看着那些建筑材料被运来,然后一座公园几乎是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
北京是我生活过最大的城市,也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我的家乡杜塞尔多夫有400万人口,已经是欧洲较大的城市,北京有2000多万人。这么大的城市里面,既有非常现代、便捷的部分,也有传统所在,我特别喜欢。
▲在亮马河边散步
在北京,我很喜欢散步,在胡同里、在公园里、或是在亮马河边。亮马河前些年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好,现在(治理后)变得很棒。我爱看那些小孩打闹、老人锻炼,都觉得很有意思。
我老公也很爱北京,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骑自行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自行车莫名其妙就越来越多。他觉得北京是一座很适合骑车的城市,因为路很平、很开阔。周末的时候,他就喜欢骑着自行车到长安街或者鸟巢去遛弯。
▲家中已经有了圣诞氛围
我们这几年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国际的朋友可能很多来去匆匆,待一阵子就离开中国了,但是中国朋友就可以长期交往下去。和他们聊天我也更爱用中文,我知道很多中国人都可以说很好的英文,但英文不是我的母语,也得不到我的心(笑)。
不少朋友问我们,为何不要孩子?其实前些年我和老公在日内瓦,两个人过圣诞,我还有过“这样是不是不太好,是不是需要更多家人在一起”的想法。
▲他们养的猫咪慧慧(左)和莎莎(右),另一只叫嘿嘿的猫咪因为害羞而没有露面
但是现在我们也过了考虑(要孩子)这件事的年龄,而且老公自己有一个女儿,我们也已经有了孙子、孙女。我弟弟有四个小孩,朋友也有小孩,我们又有三只猫……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可以去爱。现在的生活很充实,并不会觉得孤独。
比起欧洲,我更喜欢待在北京,我可以随意生活,不会总有人告诉我“这是对的、那是错的”。现在老公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如果可以,我们其实希望能在北京多待些日子。
部分图片来自@Andrea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