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吉诚首页
新闻资讯
下载中心
影视频道
网上商城
FLASH频道
图片频道
文章中心
分类信息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文化艺术
古玩收藏
藏品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山河两省,要“抱团”了?
时间:2024-04-21 15:13:00 来源: 作者:李岩
建设区域科创中心
郑州向青岛、济南、洛阳抛出“橄榄枝”。
最近,郑州发布了《郑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份《计划》中,郑州着重提到——强化郑州与济南、青岛、洛阳的联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这是郑州官方文件中,首次对山东的济南、青岛公开“喊话”。
联合青岛、济南、洛阳,郑州要打什么算盘?
郑州城市风光 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是青岛、济南?
建设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郑州为什么选择向青岛、济南、洛阳抛“橄榄枝”?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与河南,特别是郑州当下发展遇到的瓶颈息息相关。
在河南社科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王建国看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一驱动力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关键在教育。他说,“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的产业发展已经从‘拿来主义’,逐步过渡到创新驱动。河南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创新的基础相对较差,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创新之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科创人才必不可少。与周边省份相比,河南在这方面较薄弱,特别是郑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现状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及需求不相匹配。”
比如,为鼓励创新和成果转化,2019年6月开始,国家专门设立科创板,开板至今,科创板已成功上市570家公司,专利申请总量为24.5万余件,2024年第一季度共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4家。而作为“万亿GDP”城市的郑州,至今没有孕育出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近年来,郑州也意识到这一短板,不断在高等教育方面发力。特别是进入“十四五”后,河南高等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2021年,河南遴选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冲击“双一流”的“后备军”,予以重点支持。2022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成功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4年发布的1月河南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纵深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加大“双一流”建设和第二梯队创建支持力度,并启动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建设。
但自建高校速度相对较慢,打造区域合作,共享资源则成为一条新路。
“山东的济南、青岛,高教资源较为丰富,郑州没有‘985’高校,而这两座城市分别有一所。此外这两城还集聚着不少科研院所。”王建国分析。
目前,青岛还拥有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则拥有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王建国看来,济南与青岛的研发资源丰富,与郑州有很大合作潜力。在省内,洛阳的情况类似,其工业基础雄厚,积淀了不少科研院所。比如在“一五”时期,中国布局156个苏联援建重大项目,当时河南布局9家,洛阳就占了7家。他说,“伴随这些国家重大项目的部署,配套的科研机构,比如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都在不断成长,洛阳不光是河南的工业基地,在全国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2024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洛阳19家产业研究院转化成果18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7.3%、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5年领跑全省。
“鲁豫有约”
事实上,近两年,河南与山东在科创领域的协作,早有谋划。
2022年,河南、山东两省向科技部报送了《鲁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规划(2022—2035年)》。2023年1月,山东省科技工作会议透露,将加快推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力争早日获批。
而在郑州此次发布《计划》之前,今年初,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这一方案强调“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加强山东半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联动,打造黄河中下游协同创新共同体。”
但与郑州在发展当中遇到瓶颈不同的是,山东的济南与青岛,自身科教资源相对丰富,为何选择“分享”?
“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要想创新,就不可能单纯依靠技术,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科创技术的成果转化就成为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在与市场结合方面。从经济总量看,河南、山东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合作潜力。”王建国分析。
而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看来,郑州此次抛出的“橄榄枝”,是郑州寻求打造郑济青洛国家区域科创中心的点睛之笔,也是鲁豫两省抱团发展的策略创意和政策创新,对于重构和壮大豫鲁科创中心、产业体系、市场格局和发展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2023年,山东GDP为9.21万亿元、河南GDP为5.91万亿元,分别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三和第六,在北方省份中则排名第一和第二。不过,2023年,河南GDP总量排名由第五滑落到第六,被四川超越。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这实际上显示出河南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出现压力。
“鲁、豫都是经济大省,两省具有广阔的合作基础,且河南和山东不乏省际合作的成功案例。多年前,豫鲁两省在黄河中下游生态保护方面的协议化和制度化合作,已经造福两省人民。但此前相对于生态保护、水利工程,两省在科创和产业方面合作方面较弱,这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先产业后生态的合作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而共同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成为河南、山东这两个北方经济大省迈向全面合作的重要契机。”宋向清分析。
潜力仍待发掘
随着“抱团发展”成为各大城市的共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一体化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早已进入同城化阶段,比如上海与苏州之间开启地铁同城时代,粤港澳大湾区2023年跨城通勤人口总量已达到118万人。
尽管山东与河南的合作在不断深化,新增加了在科创等领域的合作。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仍有不少新的空间需要挖掘。
在宋向清看来,豫鲁城市分布相对分散,城与城之间距离远且缺少密集的交通路网和运营车辆,以至于豫鲁两省民众和货物往来频次和数量偏少。此外,两省的合作还缺乏区域性全面一体化合作机制安排,还限于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
“最大的合作潜力在产业层面。豫鲁两省产业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未来豫鲁合作要着力在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方面寻求突破,合理进行产业分工,精准谋划市场平台,均衡共享技术成果,把产业合作置于豫鲁合作的优先项,最大化豫鲁各城市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效应。”宋向清分析。
王建国认为,在长三角内部,产业链条分工明确,区域合作不仅有政府牵头,更有市场方面的紧密合作,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在共同建立科创中心后,河南与山东需要学习这些经验。
比如,在产业链协同方面,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是长三角区域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推动四大产业补链、强链、固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早在2021年,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这三省一市共同成立了上述四个重点领域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为例,目前,该联盟已覆盖长三角范围内专用车、氢能、电机、智能网联等会员单位500余家。
此外,该联盟还组织标准研究,推动长三角范围内标准共建互认。目前,联盟已研究甲醇加注站、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领域团体标准的编制,已发布标准6个,立项标准12个。
在宋向清看来,可以研究建立一个涵盖河南、山东和江苏北部、河北南部的豫鲁苏冀一体化合作区(或者叫“淮海一体化协进区”)。他说,“这样就可以形成北有京津冀一体化示范区、豫鲁苏冀一体化合作区,南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空间战略发展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李冠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新闻
下载
图库
FLASH
电影
商品
文章
分类信息
高级搜索
吉诚首页
|
关于吉诚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吉诚地图
|
免责声明
|
吉诚移动端WAP
Powered by
JichengCMS
7.5
© 吉诚信息科技主办 版权所有:宜兴市吉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排名
2012-2024 苏ICP备14007481-1号
JichengSoft Inc.
吉利胜黄金 诚信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