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针对民进党党团昨日于台立法机构的暴力恶行,国民党召开“民进党 暴力党,赖清德出来道歉!”记者会,发言人杨智伃、副发言人邓凯勋、副发言人康晋瑜等出席,质疑民进党民代的暴力行为,让民进党变成“暴力无法党”

时间:2024-05-18 07:39:13  来源:  作者:李岩

教育,是全球家长的共同课题。长期以来,无论是“哈佛女孩”“虎妈”“我的二本学生”等现象,还是“直升机父母”“鸡娃”“菜小”等词语,都在舆论场引发持久热议,一大批人被教育焦虑戳中。

家长们聚会聊天,只要一提教育,绝不会冷场。大家往往一边吐槽教育“痛点”,一边又不知不觉被裹挟其中,成为“局中人”。正如有网友评论:“在教育内卷的背景下,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这一现象发人深省。

不禁要问,教育内卷有哪些表现形式、带来哪些弊端?更要问,教育内卷真的无解吗?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莘莘学子挑灯夜读、寒窗苦学;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古代也有“学区房”。“教育为本”,它的重要性自然毋庸赘言。

但重视教育并不等于教育内卷。对于教育内卷,某智库发布的《中国教育内卷报告(2023版)》定义:由于存在教育资源差异化,家长为使孩子在中考和高考中能考上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全力以赴投入到“教育军备竞赛”之中。学生、家长和老师过分追求分数、名次,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但教育质量却未能真正提高。

当下,教育内卷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表现:

“超前学”。在学前教育阶段,有的家长信奉“赢在起跑线”,打破以“游戏”为主的育儿规律,提前送孩子到“幼小衔接班”接受小学化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超前学”更成了“潜规则”,不少孩子小学学完初中内容、初中掌握高中知识,剩下大量时间用于复习刷题。

“超纲学”。在“掐尖招生”的导向下,有人把参加学科奥赛作为“提前上岸”的“不二法门”。于是不顾实际情况,或对各类奥赛一拥而上,或沉迷于钻研各类偏题、难题、怪题,以期形成对课内知识的“降维打击”。殊不知,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样做反而可能分散精力,甚至陷入了牛角尖,适得其反。

“超时学”。较重的学业负担严重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关于“课间十分钟”的呼吁、对校园“厕所社交”的批判,针对的正是学生正常休息时间无法保证的情况。教育部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10小时、初中生应达9小时”,然而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的现象还有存在。为了“卷”学习而影响正常休息,是顾此失彼的短视行为。

“超常学”。特长培养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很多孩子刚满3岁就要上各类兴趣班。一些家长以考级、比赛为目的,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卷”特长,不去看孩子兴趣点所在,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别人家孩子在学的,自家孩子也要安排上。焦虑的自己安心了,孩子却可能“累觉不爱”。

漫画 图源:视觉中国

漫画 图源:视觉中国

教育内卷成因多元复杂。其中,教育资源不均衡、评价导向单一、社会竞争“击鼓传花”等是主因。

比如,在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下,一些地方或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排名、优等生比例等指标,最终可能把压力传导给学生、家长、教师;有些校外教育机构拿捏家长心理,利用信息不对等贩卖焦虑,使教育事业沦为他们的“金钱生意”;社交媒体上,“打破认知差”“弯道超车”“鸡娃宝典”“一生都在关键期”等刺激性话语吸引眼球,家长一旦点进,很可能焦虑翻倍、心烦意乱。

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加剧教育内卷,形成“不守规矩的前排观众起立,迫使后排观众不得不起立”的“剧场效应”。

不可否认,人类知识更新正在经历“加速跑”阶段,一代代孩子想要实现“长江后浪推前浪”,就要掌握更多知识、塑造更强能力。但我们更需思考,内卷真能学得更好吗?“卷”出来的学生,真的是社会所需要的吗?

于个体,日复一日地“卷”,家长累了,钱包扁了,闲暇时光没了,亲子关系日趋紧张;孩子也累,“小眼镜”“小胖墩”有增无减,童年与快乐渐行渐远,少数青少年患上抑郁症也成为沉重话题。

于社会,卷学区房、卷兴趣班……家庭教育成本过度投入,增加的是一个个家庭的负担,影响的是一个个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生孩子、养孩子会更加让年轻人感到畏惧。此外,社会关注的“学历贬值”“努力通货膨胀”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也与教育内卷有关。

内卷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一部分比较容易陷入“寻找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里,未必能够成长为创新探索的中坚力量。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遭遇“卡脖子”难题,“钱学森之问”至今仍然值得深入思考和作答……在此背景下,教育内卷现象确需引起高度关注。

金华武义,小学生在大课间参与校园花样足球活动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金华武义,小学生在大课间参与校园花样足球活动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这些年来,宏观政策频频发力,致力于教育“破万卷”。2021年出台并实施的“双减”政策,虽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让人们看到有关部门正在努力行动。

教育内卷这道题,到底怎么解,答题权在我们每个人手里。笔者想到三句话。

纾解教育内卷等不起。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和国家未来。面对问题,“缓一缓”“等一等”并非良策。迎难而上、创新实干,既用好用足政策工具,通过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丰富教育评价体系维度、完善升学入学机制等举措来维护教育公平公正、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政策直抵学校和家庭,是相关部门始终需要努力的方向。当家长们把时间线拉长一些,更多着眼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幸福,或许能更好保持理性,根据孩子的特质、兴趣、潜力来设定教育期望。

解决教育内卷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躺平、摆烂。每个孩子都有其天赋所在,也会渐渐找到自己的热爱。国家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抢占科技创新赛道的“窗口期”转瞬即逝,摒弃无谓的内卷,其实也是在释放孩子的创造力,迎来更具创新的一代。

让教育回归教育。有哲人以“唤醒”形容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与传授知识一样重要的是启发灵感、启迪心智。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学校不妨努力做一座“象牙塔”、师者不妨多一些“理想主义”,摒弃对标准答案的过度追求,通过体验式、思辨式教学,让孩子领略知识之美、世界之美,体验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

棋子也在局外。正如有人说,教育问题不单是教育的问题。社会上存在的“名校崇拜”“职业歧视”等现象,直接影响人们对教育模式的选择。解决教育内卷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一起破题,重塑成才路径、就业导向,科学引导社会竞争,比如别让大学生困在“第一学历”里等,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个个人生精彩”的良好生态。

王阳明在《教约》中说:“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教育不是“填鸭”,要倡导“留白”,我们更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跳至局外,创造新赛道、打开新视野,勇敢地在旷野驰骋、在未知世界拼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中国?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921”地震发生25年后的最大规模地震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轰炸机飞行,机舱内部画面曝光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大熊猫,美媒:最早今年夏末抵达,“充满期待”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吉利胜黄金         诚信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