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为何女性是否宜称“先生”引发争议?学者:源自近代西方语言“侵入

时间:2024-06-03 07:18:09  来源:  作者:李岩

“女性是否适宜称‘先生’的社会性争议,本质在于西方称谓体系挟话语霸权‘侵入’中国传统称谓后强行植入新的性别含义。”

近日,《妇女研究论丛》2024年第2期刊发了一篇题为《女性何以不宜称“先生”?——性别视域下“先生”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迁》的文章,从概念史和性别视域出发,梳理了“先生”概念传统和近代中不同的发展路径及其演变的内在理路,辨析近代“先生”概念在跨语际实践中与英文“mister”之间的复杂关联。

该文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教研室讲师、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潘若天,他出生于1990年1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文化史。

潘若天在文章中写道,“先生”作为现代中国称谓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日常社会交际中起到重要作用。颇为吊诡的是,对于这一使用频率如此高的概念,其确切内涵却存在巨大争议——一方面,大众将“先生”概念视作“男性”专有称谓,并认为此乃不言自明的“常识”;另一方面,在一些正式场合,“先生”成为部分杰出女性的称谓。由此常常引起社会上的轩然大波:男性天然可称“先生”,而女性只有杰出者才有资格称“先生”,这岂不是性别不平等的重要例证?

他指出,传统“先生”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男女皆可用”和“仅男性可用”两种含义的矛盾。

文章称,“先生”概念最初的“首生”含义,主要指时间上的先后,而非性别层面的区隔。传统中国的语言实践中,“先生”概念并非男性独享的话语空间,它在性别层面具有广泛的包容性。特别是在老师、医生、道士、占卜者、说书人等职业中,无论男女,皆可使用“先生”之称。至少在明清之际,“先生”概念“男女皆可用”的含义在社会上居于主流地位。

到了近代中国,由于“先生”概念的自身演变趋势和西学东渐的时代大变局,以上两种含义的冲突日益加剧。一方面,西方“mister”的翻译和传播,给“先生”概念带来全新内涵,性别因素完整渗入“先生”概念谱系中;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在性别平等和政治平等的诉求之下,赋予“先生”概念“民间普通称呼”的政治地位,官方承认这一概念“男女皆可用”。

文章指出,由此,两种含义的“先生”概念产生竞逐:“仅男性可用”的含义挟西方话语霸权而被社会广泛认知;“男女皆可用”的含义则因政府“钦定”而具有合法性,在两者之间白热化的角力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概念的含义大幅度萎缩,成为对党外人士、无党派人士或海外华侨群体不分性别的称谓,“男女皆可用”这一含义在这一时期还在延续。作者认为,新中国摒弃“先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内在的阶级意识。随着“先生”概念的失势,“同志”这一具有政治平等性和无性别区隔的称谓开始占据社会主流。

文章认为,晚清时期由西方汉学家建构起来的“miser”与“先生”的互译联系,虽然1949年之后在我国内地一度消亡,但在港澳台地区依旧盛行。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作为“mister”对译的“先生”概念再次从港澳台地区回流。随后,“先生”概念指涉范围日益膨胀,逐步瓦解“同志”“师傅”在男性称谓上的统摄地位,“成了对男性公民的第一位的称呼语”。“先生”席卷中国并隐然成为社会主流和共识,既是改革开放后多元化社会对新称谓的诉求,也是“新政治的春风催发的一粒词汇的芽粒”。而根植于传统的“男女皆可用”的“先生”概念则被迫居于支流。

潘若天强调,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当代社会关于“先生”的争议与讨论,凸显的是自清末以来“先生”概念在演变过程中一直潜藏的价值危机。

在他看来,传统“先生”概念谱系中,“男女皆可用”占据主导地位。自19世纪中期西方汉学家强行将“mister”和“先生”建构起互译关系开始,“mister”作为一种特殊含义开始悄然“寄生”在“先生”概念的躯壳之中。最初它仅位于边缘位置,无法对“先生”概念的核心含义造成威胁。但在近现代社会,西方语言、文字、观念、文化等被渲染上了一层“天然的合法性”,“mister”藉此“合法性”的庇佑不断挤压其他含义的生存空间。久而久之,“男女皆可用”的含义逐步边缘化,“mister”及其背后的性别因素在不知不觉间从“寄生”转为“主宰”,一跃而成“先生”概念谱系中最核心的含义。

潘若天表示,如今广泛使用的“先生”,早已与前近代时期的“先生”无甚关联,两者虽使用同一个“皮囊”,却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实质与内核。从这一点而言,女性之所以不宜称“先生”,其根源在于近代以来西方语言“侵入”后对中国称谓体系的改造与重构。

此外,“先生”还有两重含义也在不断发展与传播。其一,用“先生”称党外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这是1949年之后“先生”概念衍生含义的时代性延续;其二,用“先生”称年长而有威望者,这与自先秦以来用“先生”尊称“学士年长者”相关。目前以上两种用法皆不强调性别因素,并且在政界、学界的部分特殊场合得到广泛使用。不过在现代“先生”概念谱系中,以上两重含义仅居于支流地位。

刊发上述文章的《妇女研究论丛》是妇女/性别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期刊,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1992年创刊,1999年成为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该刊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构建,关注国内外妇女/性别研究前沿,及时反映中国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国妇女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中国?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921”地震发生25年后的最大规模地震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轰炸机飞行,机舱内部画面曝光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大熊猫,美媒:最早今年夏末抵达,“充满期待”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吉利胜黄金         诚信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