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云南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勇争先的拼搏劲,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省委副书记石玉钢出席。
王宁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营商环境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在破解审批堵点、培育经营主体、提升政务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云南在变,云南的干部在变,云南的干事创业环境在变,云南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王宁强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优势的集中反映,要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着力优化提升。
宏观层面,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创造性落实国家支持政策,为企业在云南创造更多商机。
中观层面,要持续打通要素保障的难点堵点,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企业舒心安心投资兴业。
微观层面,要聚焦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担当作为,让企业和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认同感获得感。
王宁强调,当前,云南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营商环境好,各种优势就能得到更好发挥,经济转型升级就会加快。要坚持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好营商环境,在深化落实既有政策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8个方面工作。
要把云南发展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将政策与企业、与产业衔接起来,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行动,运用大数据推行“免申即享”,把利好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到产业上、落实到企业中。
要每年集中办成10件以上惠企实事,聚焦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明确“干什么、谁来干、干出什么效果”,一件一件抓,一年一交账,以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韧劲,推动要素保障能力一步一步提升。
要用好一张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常态化“走流程”机制,推动政务服务迭代升级,让企业和群众的事更多在线上就能办成,确需线下办理的“最多跑一次”。
要及时回应企业一些诉求,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采取“厅局长或处长坐诊接诉”等办法,像医生接诊一样接待企业,通过回应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一批问题。
要定期公布一批案例,每半年认真总结、提炼、推广10个优秀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典型引路,让大家有样可学、有例可循,实现“同类事,同样办”;曝光不担当、不作为等反面典型,让大家引以为鉴。
要用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建设上联国家、贯通厅局、延伸至州县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要携手广大企业共建共享一流营商环境,强化诚信和守法合规经营理念,深化清廉云南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社会氛围,形成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健康发展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眼睛向外,多到企业现场办公,设身处地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困难问题,通过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建立健全一项一项制度机制,一步一步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云岭大地长出更多吸引“金凤凰”的“梧桐树”。
王宁强调
企业既是优良营商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者。
云南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扎根云南、深耕云南,与我们携手共进、互利共赢,做云南发展的“最好合伙人”。
王予波在主持时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理念,对标先进地区、树立更高标准,全面动起来、干起来、实起来,推动会议明确的8个方面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统筹抓好营商环境优化、经营主体倍增和招商引资提质等工作,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和强劲动能。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服务管理局作汇报,昆明市、曲靖市、元谋县、文山市作交流。
云南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省级异地商会和部分行业协会、民营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州(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据悉,从今年(2024年)下半年开始,云南有关省级部门、中央驻滇单位的主要领导,以及法院、检察院等分管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将像医生接诊一样接待企业,每个月至少安排一天,需求量大的可“加诊”,提前公布“接诊”时间,企业预约“挂号”,厅局长或处长面对面听取和回应企业诉求,企业对回应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给政府有关综合部门。
这项创新工作,也将作为“四下基层”的内容,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针对企业诉求,不能刻意安排、筛选过滤,不搞形式主义。现场能答复解决的,现场答复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限时答复办理情况。同时,要研究分析企业诉求背后的原因,举一反三,通过回应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一批问题,建立健全一项一项制度机制,一步一步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