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野生景点又“吃人”

时间:2024-06-06 19:30:35  来源:  作者:李岩

6月2日,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内,一男一女两名驴友在横渡溪流时被冲走失联。2天后,两人的遗体在下方的水潭中被发现,最终未能等来好消息。

现场视频显示,两人在借助绳索横渡一处溪流时,因为水流湍急被先后冲倒,旁边的队友施救无果,两人被冲走。

6月4日,黄岩区应急管理局通报称,两名失联驴友被找到,已无生命体征。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石人峡景区” 是多个社交平台及旅游App上的网红徒步路线打卡地。然而,据当地官方人士介绍,该处是一个烂尾荒废的景区,并未正式建成开放。也就是说,该“景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生景点”。

近年来,一些未经开发的“野生”景区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些“仙境”已多次成为险境。据一名当地人介绍,人员搜救结束后,目前石人峡仍是封闭状态。中国新闻周刊从黄岩区旅游局获悉,对于该景点的后续处置方案,目前正在研究中,“暂不方便透露”。

雨后涨水

事发于6月2日中午,一段3分多钟的视频,记录了两名驴友从涉水到不幸罹难的全过程。

视频中,一对男女正借助绳索试图横渡湍急的溪流,两岸的同伴们协助拽住绳索。刹那间,背包的女子突然身体失衡,而前方身着红衣的男子尝试将她拉起。

两人与汹涌的水流僵持了漫长的3分钟。两岸的协助人员也尝试将他们拉到岸边,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最后,绳索突然疑似断裂,两人便消失在水流之中。

2天后,黄岩区应急管理局通报称,6月2日11点51分接到报警后,黄岩区组织应急管理、公安、卫健、消防救援、属地政府及社会专业救援力量等全力开展搜救工作。

通报中称,因搜救区域自然环境复杂,地势陡峭,水流湍急,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经全力搜救,2名失联驴友于4日10时许被搜救人员找到。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目前,善后相关工作正有序进行。

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提到,在被水流冲击时,2名驴友形成了“死亡V字”的被动局面,即人在绳索固定下,被压至水面以下无法呼吸的状态。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从事中来看,不管是两名失联游客,还是他们的同伴,在操作上都有一定失误。

据媒体报道,台州一名救援队队长介绍了当时打捞的情况:“事发处下面有瀑布,两人在瀑布下面溪流拐角处(水潭)水底。”

曾任屿头乡布袋山村村主任的戴先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事发地处于峡谷,原是户外爱好者的溯溪涉水路线,遇到雨后涨水。

“前几天一直在下雨,上边有个溪坑,一下雨水就大,平时水流不大。”戴先生说。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就在6月1日14时7分,黄岩区气象台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黄色预警信号。

据戴先生透露,石人峡风景区属于荒废的景区,无人管理。“多年前要开发成景区,但中途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项目就一直废弃在那里。”戴先生称,石人峡风景区开发停滞,但并未禁止通行。因为有步道、吊桥、瀑布等,石人峡在当地也是很热门的徒步场所,有很多周边村民和驴友也经常到峡谷中游玩,不需要任何报备。

听闻出事后,戴先生当天也赶到石人峡。“景点已经不让进了,派出所、消防队还有打捞队,乡里村里的干部都在那。”据戴先生介绍,打捞工作结束后,该景点仍是封闭状态。

中国新闻周刊多次尝试联系屿头乡政府,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黄岩区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该地区的后续处置方案,目前正在研究中,暂不方便透露,“现在毕竟还是案件期间,短期内还是以现场处置的情况为准”。

遇难者中有资深徒步爱好者

这支户外队伍来自宁波。有当地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们自发到石人峡徒步游玩,一行有二三十人。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遇难的红衣男子为宁波当地知名运动户外博主,圈中称其为“万万”,他也是此次徒步活动的领队。

与万万相识的户外博主沈杰(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万万是一名资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他组织的户外运动在圈中也有较好的口碑。沈杰曾多次与万万同行野线徒步。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万万的某短视频账号上有2500多名粉丝,从2020年12月开始,该账号发布了93条视频,大多为其徒步旅游经历介绍。最近的一条视频发布于5月21日,内容系台州天台县莲花峰野线徒步。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此次活动的组织方公开简介为宁波本土公益户外组织。该组织QQ群现有成员1300多人,群公告中提到,“每周AA约伴组织各种户外活动,也为团队定制徒步业务……登山有风险,参加需谨慎,责任风险均自担。”

万万发出的活动介绍中也同样强调组织者不承担责任。介绍中称,“石人峡—布袋谷环线活动,徒步距离约15公里,预计耗时约6小时,不含午餐时间,累计爬升:约700米,风景指数:★★★★,而活动强度和活动难度均标注为★★。建议拼车费用为125元。”

“他们事发的地方通常水流不是很大,底下由三根木头搭建了一座简陋的木桥,这些木桥平铺在石头上。游客可以在这座木头桥上过溪,而桥的下方则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沈杰介绍,对面的岸边也设有简单的木制梯子,人们可以从这些梯子上爬上悬挂的栈道。但那几天,台州遭遇了大雨,那天的水流异常猛烈,导致铺在地面的木头桥被冲走了。

有户外运动爱好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类似的活动对报名参与者并无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在其看来,户外运动总是伴随着风险的,但不少人低估了这种风险。“以石人峡徒步为例,对于天气、路线、横渡方式、绳索、携带装备及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做好要求。”他表示。

据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156人,失踪26人。

“溯溪是一项非常专业的运动。涉水无小事,因为人从开始溺水到失去知觉往往用不到30秒,根本没时间去更改自己犯下的错误。不论是否是专门去玩溯溪,还是只是为了通过溪流而涉水。”资深探险家、中国探险协会理事杜雷称,只要有涉水的可能,就一定要问自己是否接受过相关技术的培训。如果没有,就要进行相应的学习。

中国新闻周刊获悉,目前活动组织方也正在配合调查工作。

网络文章中呈现的石人峡。图片来源网络

网络文章中呈现的石人峡。图片来源网络

野生景点又“吃人”

近年来,一些未经开发的“野生”景点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网红打卡地。然而,只强调风景不强调风险,网文中描绘的“仙境”已多次置游客于险境。2022年8月,“网红打卡地”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造成7名游客遇难。去年8月,四川雅安雨城区一处名为鱼鳞坝的网红打卡点,十余名游客在拍照打卡时突遇河道涨水,7人遇难。

中国新闻周刊检索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及旅游App上,石人峡也被作为玩水、溯溪、野外徒步的线路推荐。景区荒废、人少景美,部分文章称其为“秘境”。

其中一篇文章提到,“虽然部分栈道年久失修,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而自然的美”。该文章还表示,石人峡适合户外新手尝试。

“一些社交平台确实在户外圈比较火,很多人从中选出行地”,在沈杰看来,石人峡景区显然不适合新手尝试,“夏天户外徒步的主要隐患就在于水,而当地既有瀑布又有深潭”。

沈杰介绍,石人峡此前就曾发生过游客遇难的事故。戴先生也提到,约在10年前景区还没有开发的时候,曾有两名驴友在峡谷中跳水,最终不幸罹难。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目前多个社交平台上关于石人峡的推荐文章均被大面积删除。

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平台对内容负有审核和安全保障义务,但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并不是每一条都先进行过滤,而是规定了“通知加删除”义务,即当有用户通知平台哪一条内容或视频有违规行为时,平台即应当进行审核,如果发现有博主发表不实言论或者视频,平台即应当予以删除。

但在谭敏涛看来,认定游客因为博主的不实介绍而前往某景点旅游很难证明。中国新闻周刊以“网红野生景点”“网红景点”等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检索,并未搜到先例。

谭敏涛说,对于游客而言,在未经开发的景区游玩,景区并没有管理者和经营者,所以,无法做到对游客的安全负责,游客也无法请求经营者进行救助。如果游客自行前行野生景区,受到损害也需要自行承担责任。

谭敏涛还表示,尽管户外活动的组织者作了“免责声明”,但组织者仍负有对成员的安全保障义务。

“活动组织者在带领成员活动中,应当对旅游的风险作出明确说明和提示,更应当就如何防范和避免风险作出具体要求,如在旅游过程中如何过河,如何防止出现落水等做出明确提示。”谭敏涛说,当活动组织者未能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对成员的损害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作者:陈威敬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中国?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921”地震发生25年后的最大规模地震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轰炸机飞行,机舱内部画面曝光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大熊猫,美媒:最早今年夏末抵达,“充满期待”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吉利胜黄金         诚信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