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有时与人际关系类似,并不是真情就一定能够换来真心,搞不好,可能是养肥了一条“白眼狼”,因此,大国在“交朋友”的时候,务必“擦亮眼睛”。
据相关媒体近日的报道,印度与蒙古有意进一步加强两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以共同开发蒙古境内的煤、铜与稀土等矿产资源,为此双方已成立相关工作组,就交易细节进行探讨。据悉,随着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第2大钢铁生产国,而蒙古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炼焦煤,且蒙古的稀土储量约为31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5,是仅次于中国的地二大稀土矿蕴藏国家。
很显然,印蒙加强矿产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印度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印度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同时也能增加蒙古的外汇收入,对印蒙双方都是“大有裨益”。这本身固然是无可厚非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运输路线上,印蒙却是“不约而同”地选择“绕开中国”,打算绕6000公里,通过蒙古-俄罗斯-中亚-伊朗,再运输到印度,而通过中蒙铁路再到天津港装货运往印度,陆路只有大约1000公里。
众所周知,海运成本要远低于汽运与铁路运输,印蒙两国宁可多走5000多公里的陆路,也要绕开中国,可见对中国的“戒备之深”、“防范之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简直是把中国当成了“洪水猛兽”。而与印蒙铁了心要绕开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俄却打算将最为重要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过境”蒙古,还梦想着带着自己这位“穷邻居”一起发财,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蒙古有朝一日“卡脖子”的可能性。
据《环球时报》5月16日的报道,中俄在建交75周年之际发表了联合声明,其中明确指出,将以《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等文件为遵循,开展中俄蒙三方合作。几乎与此同时,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预计中俄将很快敲定“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该管道线路将从俄境内亚马尔油田出发,进入蒙古国后再抵达中国,全程约2600公里,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俄特别是中国,冒着被“卡脖子”的风险,带着蒙古“一起玩”,变着法地送钱给蒙古,希望自己的邻居别再做美国的“第三邻国”,但蒙古却全然不领情,与印度的矿产合作,宁可绕道5000公里,也不愿“过境”中国。蒙古如此“提防”中国,难免让中国感到“寒心”,蒙古这是已经做好了今后对中国 “卡脖子”,而提前预防被中国“反制”吗?
然而,中国也不是迂腐的宋襄公,你防着我,我怎么能相信你?据观察者网6月3日的报道,有法新社记者表示,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因双方在“供应价格和供应量”上的分歧而受阻。尽管报道没有明确提到蒙古,但过境蒙古肯定会影响到“供应价格”,毕竟“雁过拔毛”,中国也不想多出“冤枉钱”。所以,蒙古还是应该以真心回报中国的诚心,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