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期意气风发,考入全国顶尖学府;进入北大后却因沉迷游戏,多门成绩不合格从北大退学复读一年,以省状元身份考入清华,重回正轨。在北大遭劝退的经历,于他而言,也许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警钟和教训”。
2019年6月底,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内传出阵阵优美乐声,艺术团正在为本科生的毕业典礼进行彩排。
与此同时,各省高考成绩逐渐揭晓,常书杰以712分的总成绩成为湖北省理科高考状元,进入清华大学。
不过,这位高考状元本该在北大的毕业生名单上,因为他早在2015年就以湖北省第八名的高考成绩考入北大。
然而,进入大学后,他却因沉迷游戏、多门成绩不合格选择主动退学,随后复读一年继续高考。
如今,距离常书杰进入清华已经过去了5年,他又过得怎么样呢?
常书杰出生于湖北钟祥,父母在当地做些小生意,家境虽不算富裕,却也衣食无忧。
自小,他的父母便对他十分疼爱,物质上自是尽全力满足。
而“书杰”这个名字,寄托了他们望子成龙的殷切期待:他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读书,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幸运的是,常书杰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
别的同学需要听老师讲课才能明白的知识,他看一遍课本往往就能轻松学会,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每到考试,他几乎都是班里的第一名,更是时常拿到满分的好成绩。
看到孩子这么有天赋,本就重视常书杰学业的父母,对他的课业更加上心。甚至,他们有时会亲自陪常书杰读书,只希望他能多学会一些知识。
年幼时,常书杰听到的夸奖通常都离不开成绩:
“这孩子可真聪明,以后肯定能考个好大学。”
“人家常书杰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真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
所以,或许在很小的时候,常书杰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
只有成绩好才能算得上优秀,而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
中考后,他顺利地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钟祥一中,并被分到火箭班。
那时,他是同学们口中的传奇人物。
在高中三年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他名列前茅,多次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的试卷常被老师当做标卷,被贴在公共展板上供大家阅览。
而且,课堂上他很少听老师讲课,通常都是低头看一些课外资料,或是自己做题,因为课本上的内容他早已预习过,并且基本能理解。
因此,那时他的班级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常书杰在课堂上抬头,那必然是重点知识。
三年高中时光转瞬而逝。2015年,常书杰参加高考,以690分的成绩考入北大信息技术工程学院。
才进入北大,他就以优秀新生的身份获得了高通奖,拿到一万元奖学金。
这一奖项并非每人都有。
每年,北大都会综合衡量每个新生的高考成绩,然后在所有新生中选举出最杰出的一小部分颁发奖学金。
而常书杰,正是连北大都看好的优秀学生。
进入北大,意味着常书杰的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那时并没有人知道,常书杰会在人生的新阶段狠狠跌倒,差点再也起不来。
《漫长的告别》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一辈子会有一个光辉时刻,秋千架上完美地一荡,然后余生就全花,尽量不从人行道掉进臭水沟。”
而常书杰考入北大,似乎就是他在秋千架上完美一荡的时刻。
考入北大后,他独自一人从南方来到北京求学。北京的气候是陌生的,北大的环境也让他深感不适。
进入大学后,学习难度增加,他发现很多知识只靠看书根本无法学会。
而且这里优秀的同学实在太多,他们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拔尖,还有许多其他特长。
而常书杰只会学习,甚至在学习上也无法像以前一样,成为最优秀的第一名。
诸多因素影响下,他的心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落差与困惑——除了学习,我还能做什么呢?
考上一个好大学,是父母和老师们从小给他定下的目标,如今他已经做到了。
可是到了大学,他却发现自己之前一直都在按照别人的愿望而努力。现在他“自由”了,却找不到继续努力的动力。
而且,常书杰自小便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并不擅长对人倾诉自己。
没有熟悉的亲人,新的舍友们也都是安静话少的性格,这让常书杰内心愈发困苦,却只能按下心中不适。
就在这时候,他接触到了网络游戏。很快他便发现,玩游戏能够让他忘记心中的困苦,并且迅速获得成就感与快乐。
大一刚刚开学的前几周,常书杰还能按照以往的习惯,跟同学们一起上课、下课,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正常。
然而几周的时间过去,他愈发觉得,学习对他来讲几乎没有意义,也无法给他带来价值感。
于是,他开始频繁地逃课。最后,他干脆再也不去上课,只是每天窝在宿舍里玩电子游戏。
渐渐地,常书杰的作息变得昼夜颠倒:
有时候,他的舍友早上5点多醒来,会看到常书杰在椅子上佝偻着背,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打着;
等到中午他们下课回到宿舍时,常书杰通常躺在床上休息,而他的耳机和鼠标则是散乱地摆在桌面上。
老师和同学们也曾劝过他还是要重视学业,但他听过之后只是去上一两节课,然后便恢复到以往的状态。
一年时间过去,常书杰多门成绩不合格,面临被学校劝退的风险。
班主任不忍心让他的大学生涯就此结束,努力为他争取了一学期的试读机会。
父母、师长都想劝他振作起来,然而他却把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孤立的世界中。
母亲从湖北赶来陪读,他却依旧白天睡觉,晚上熬夜,几乎不和母亲交流;
老师想要给他安排一对一辅导,但根本联系不到人,只能拜托他的舍友回宿舍告诉他,而常书杰也从未找老师寻求过帮助。
但实际上,常书杰并不像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对于试读这件事毫不在乎。
他也曾一个人在宿舍里学习过。
那时,常书杰白天安静地坐在宿舍里看书,一页一页翻过去,偶尔会写一些东西,但从未和别人交流;等到晚上就按时上床睡觉,也不去碰游戏。
不过,他的功课毕竟落后太多。当他发现自己学不懂时,内心就会不可避免地担心:努力学,最终会不会仍然没有效果?
于是一周过去,常书杰便会重新放纵自己投入到游戏当中。
这样,最起码在外人看来,他只是不肯努力,而不是努力了却做不到。
如此下来,他的试读学期自然没有通过。在被劝退前,他主动找到教务处的老师申请退学。
离开的那一天,他回到宿舍收拾行李。
舍友看到,问他:“要走了?”
他只是回了一声“嗯”,然后默默地收拾行李,成为大学四年中提前离场的人。
回到家,他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
每次出门的时候,周围总有人会对他指指点点,跟自己身边的小孩说:
“你看,这可是曾经的高材生,现在却因为打游戏退学而回家了。你可千万别学他!”
常书杰听到这些话,心里难免感到后悔与羞愧,但却不知道该反驳些什么。
几次过后,他不愿意再出门,每天只是把自己闷在房间里。
有时,他会看着自己高中时的照片,思考自己的人生是否就此定型,再无希望。
所幸,他的父母从未放弃他。常书杰回家后,他们也意识到了曾经对于常书杰的教育或许存在不足,想要尽力弥补。
刚开始,他们很少提到上学的事情,只是每天变着花样地想让常书杰开心一些:
或是做一顿好吃的饭菜,或是带着他出去旅游散心,亦或是给他讲一些周围的趣事……
即便常书杰一开始并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他们也从未放弃过,只是用包容且耐心的态度一遍遍告诉他:
不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是你坚强的后盾,也永远以你为骄傲。
面对这样无条件的爱,常书杰封闭的内心逐渐敞开。
他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多,终于袒露出自己内心的懊悔、不甘还有迷茫。
同时,在父母的劝导下,困扰他的问题也逐渐清晰起来: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更改,但他的未来还并未确定;
不知道人生目标也不要紧,先给自己一个机会与平台,然后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的热爱。
于是,在家中重拾勇气后,他回到了钟祥一中,准备复读一年再次高考。
虽说他曾经的高考成绩很优秀,但已经三年没有复习过,很多知识都忘记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选择全力以赴,背水一战。
曾经用来打游戏的电子设备,他果断交给父母,复习期间再没碰过;
每天早上,他会给自己制定一份复习计划,直到深夜确定完成所有计划后,他房间的灯光才会熄灭;
每次课间操去跑步的时候,他会一边往操场跑,一边在脑子里快速总结一些知识点,或者是念念有词地背诵;
精神饱满的时候,他就刷题总结,学累了就去背诵或者默写公式。
那一年时间里,他甚至很少在学校里喝水,这样就能避免在课间频繁起身,可以多点时间在座位上看书刷题。
很快,时间来到了2019年6月,常书杰再一次踏入高考考场。
这一次高考,他凭借710分的总成绩夺得当年湖北省理科状元的称号,并报考了清华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大类。
有人问他,这一次为什么选择清华而非北大,他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要换个环境。
于他而言,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也意味着他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大学生活,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步入清华后,他很少玩游戏,而是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大学的多彩生活中:
除了最基本的上课、完成课业,他会主动去找老师们谈话,不断增加自己对于各学科的了解;
他也开始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去经历更多事情,去体验多样的人生。
四年的时间过去,他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免试推送到北京大学,成为一名直博研究生。
也可以说,他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回归”北大,接纳了曾经那个不成熟的自己。
在这个曾经跌倒过的地方,他将再次展翅飞翔,拥抱未来。
常书杰的经历,实在是一波三折,令人惊叹:
年少时期意气风发,考入全国顶尖学府;
进入北大后却因沉迷游戏,多门成绩不合格从北大退学。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常书杰已经跌落泥潭、再无可能的时候,他却敢于从低谷中起身,复读一年,以省状元身份考入清华,重回正轨,也算得上是浪子回头了。
在北大遭劝退的经历,于他而言,也许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警钟和教训”。
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人生不是轨道,是一片原野。”
遇到迷茫时,不要犹豫,大步向前走,你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犯错跌倒时,也不必害怕,汲取教训、重头再来,永远都会不晚。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旷野中目标坚定、勇敢前行。 吉程网,吉诚网,吉e,e传媒,e媒体,e媒网,e网通,自媒体,吉网传媒,吉视传媒,吉诚网,e媒体,e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