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发帖称,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大队有多辆公务燃油车无牌上路行驶,涉嫌违法,且存在安全隐患。媒体记者对此事进行核实采访时,被自称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局长秘书的男子反怼——“我们这事跟你们有啥关系?”“地方法严于大法细于大法,你以为我不懂法吗?”并威胁采访记者:“把记者证给我发过来,把你单位电话都发过来”“这事没完!”
“记者采访西安多辆公务车无牌上路被反怼”一事迅速引发公众关注,对地方政府拒绝媒体监督的强硬态度表示反感的声音占据主流,当事工作人员言语中表现出的特权思维更是遭到广泛的质疑批评。
6月5日,西安市临潼区秦岭保护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表示,针对媒体反映的问题,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巡查车运行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后续将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全面整改;针对在采访报道中个别干部的言论、态度等问题正在积极接受配合临潼区纪委监委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雷言雷语”暴露权力傲慢
面对群众反映的公务用车无牌上路问题,新闻媒体记者有责任也有权利追问事件真相,替关切公务用车使用情况的公众答疑解惑。但相关人员受访时的“反怼”举动不仅没有起到回应舆论关切的效果,反而引发了更大的舆论争议。尤其是那句“你以为我不懂法吗”的“强辩”,充分暴露了其责任意识和媒介素养的欠缺。此次局长秘书的“雷言雷语”不禁让人想到不久前滁河水质污染事件中,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的那句“喝茅台也能喝死人,需要对茅台做毒性分析吗?”
两者均是个别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时“信口开河”,引发超越事件本身的不良影响,主要暴露出以下三大问题:
1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当事公职人员透露出的“权力傲慢”。两者都表现出对媒体采访的抵触和不配合,甚至采取反驳和威胁的态度,缺乏应有的媒介素养和责任意识。这种态度不仅显得傲慢,而且显示出他们对媒体监督的不重视和对公众知情权的轻视。诸如在一些地方或领域,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使得个别官员误认为自己可以不受外界监督,行为可以不受约束,长此以往必然会滋生傲慢的心态。
2
受访者发言随心所欲,内容缺乏专业性和法律常识而“授人以柄”。秦保局当事公职人员是试图通过引用错误的法律概念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显得非常不专业。根据《陕西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对景区内巡查车辆的相关规定,明确要求“严格实行一车一牌的车牌管理使用规定”,并没有给公务车无牌上路开绿灯。因此,如此信口开河的说辞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是极不负责的行为。而滁河水体污染事件中的受访干部是用极端不合逻辑的比喻来否认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试图用酒精中毒的个例淡化水污染问题的客观存在和负面影响,完全忽视了公众对环境清洁安全的正当关切。
3
此外,与近期采访中相关干部的“信口开河”形成明显对比的另一个极端便是“一问三不知”。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2011年4月央视新闻就“武安钢铁产能问题”采访原河北邯郸市武安市发改局业务科室马科长的“名场面”。面对当年记者的犀利询问,当事科长回答时的一问三不知、答非所问、不知所言也一度引发公众质疑。
总之,舆论期望的是基层干部中能多一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推动实际工作的“实干家”,少一些整天研究各类应对媒体话术的“空谈者”,更不应呈现无视公众问询、藐视舆论监督甚至威吓采访媒体的“上位者”姿态。
基层干部尤其应正确看待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负面新闻曝光后,部分受访干部不仅不积极反思问题根源,反而用恶意刁难的方式阻碍新闻媒体监督,试图推脱责任、掩盖实情。这恰恰是错误理解了媒体监督的定位和作用,特别是当前各类社交媒体、网络直播兴起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官员干部的不当言行会被舆论审视解读,与其害怕媒体对负面事件的持续揭露、曝光和放大,倒不如放下思想包袱,坦诚公开地直面问题,从而更好承担起政府与媒体公众之间“新闻发言人”的责任。 吉程网,吉诚网,吉e,e传媒,e媒体,e媒网,e网通,自媒体,吉网传媒,吉视传媒,吉诚网,e媒体,e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