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以“网传”为主,官方回应为辅的舆论故事。
我们获得的全是标签化的信息:金融女、高学历、豪宅、降薪、房贷……甚至还有“她长这样”的高颜值标签。这些标签真真假假,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眼球效应和精准触感的“舆论故事”。
我们的舆论场,如今到处都是这样的故事。真相不够,故事来凑。现实和小说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拟即现实,我们提前迈入了元宇宙,遥遥领先。
人们似乎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它符合大众的观感和不确定感。但是这样的文艺作品又不敢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出现,于是便参杂于现实,向新闻借力。
这个时候,新闻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各自听了一个拼凑的故事,每个人听到的可能还不一样,然后新闻到底是什么,事实到底是什么,好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已经完成了“舆论故事”的消费。
多年前,传媒行业曾乐于探讨“后真相”时代,这个前现代词汇可能还存在于那些四处讲课但PPT还没来得及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导师的课堂上。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好像什么也做不了,应该做的人也不会不能不敢去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一纸通报,或是一个字正腔圆的回应。
在现有的官方通报里,甚至是看不到性别的。我们能看到的媒体补充信息也只是:
“据了解,网传出事女员工年仅 30 岁……”
“据查,中金公司成立1995-07-31……”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金公司 2024 年一季度人均应付薪酬约为 10.52 万元,同比降幅达到 36.78%……”
真正的有价值的新闻,就是这么据来据去被锯没的。
听媒体的朋友说,舆论监督又要放开了。新闻里也说,要支持采访报道突发事件。
我说了句不好听的,这种事情如果需要许可和支持,就基本等于没有。要不然,为什么一些地方不仅拦截记者,还敢动手打记者?甚至央媒的记者他们都敢碰一碰?
难道之前就不支持吗?不该支持吗?
需要一再重复的常识,很可能还不是常识。
权利从来不是授予的,而是争取来的。授予的权利天然就有被拿走的属性。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我好久不看新闻了”,然后又说了句“哪有什么新闻啊,要么是旧闻,要么是传闻,都挺没劲的。”
是的,都挺没劲的。唯有生命和生活沉重。 吉诚网,吉e,e传媒,e媒体,e媒网,e网通,自媒体,吉网传媒,吉视传媒,吉诚网,e媒体,e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