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ixabay
撰文丨张天祁
高考结束后,又到了为报志愿争论不休的时节。每年总有一些问题被反复提及,但从来没有答案,比如,选大学还是选专业?
理想答案当然是,名校的热门专业,但是实际情况是,多数人只能二选一。
强势专业和好大学都会给人未来的发展,尤其是职业发展带来助益。但到底哪一方能带来更大的助益,一直是个报志愿方面的难题。这个问题当然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指导报考的老师,往往也建议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特质等方面。这样的说法当然中肯,但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等于把难题又丢回给了考生。
今年一项美国的研究中,作者们尝试回答学校和专业哪个对收入影响更大这个问题[1]。他们发现,专业学科对毕业生的未来收入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超过了大学本身的品牌效应。收入差异中由大学造成的比例约为21%-22%,而由学科造成的比例约为60%。
也就是说,不考虑个人兴趣、城市发展等更复杂的选择条件,单从工作收入来看,专业比大学更重要。
尤其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带来的经济回报尤为突出。在毕业后偿还学生贷款的第一年,STEM专业的毕业生比非STEM专业的同学平均多挣31%,相当于年薪多了大约1万美元;到了第二年,这个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2%,STEM毕业生的中位数薪资达到4万3千多美元,而非STEM专业的同学只有3万多一点。
另外,在偿还贷款的第一年,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位列大学中预期薪资榜首,其毕业生的中位数薪资为64,123美元。然而,如果将视角转向具体专业,电气、电子和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薪资表现更为亮眼,他们的第一年平均中位数薪资已经超越了加州理工学院的水平,达到64,546美元,而它只是期望薪资第三高的专业。足见专业选择对于起薪的重要性。
当然,专业比学校更影响未来的收入这个说法还是太过于笼统了。这项研究还表明,读STEM专业带来的收益是因学校而异的,在收入中位数偏低的学校,STEM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起薪差距能达到60%。在收入中位数偏高的学校,比如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STEM专业的起薪和其他专业的差距没有那么夸张,在18%左右。
而对非STEM专业来说,大学的水平可能对未来的发展更重要。大学录取率如果提高10%(入学标准放宽),就读非STEM专业的学生起薪将会有0.5%的下降,而STEM专业学生则只有0.1%的下降。
根据这篇论文的结论,选择专业和大学应依据不同情况来定。如果主要考虑收入,选择一个收入潜力高的专业可能比进入一所顶尖大学更为关键。对于STEM领域的专业来说,由于名校所带来的额外收入溢价相对较小,所以在分数有限的情况下,不必过分追求名牌大学。
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学的品牌和水平可能对收入有更大的影响。
不过,西北大学普利兹克法学院的黛博拉·韦斯(Deborah M. Weiss)觉得,一端是高收入、数学含量高、对职业有用的 STEM 领域,另一端是低收入的人文学科领域,这种分类过于简化,数学训练并不是拉开专业之间收入的唯一因素。她与合作者们的一项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分类[2]。
例如,在整体收入溢价比较高的商科中,会计学的收入溢价是所有专业中最高的,可以单列一档。金融/营销提供的溢价相对高,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之类的专业,和社会科学大类中的公关管理专业差不多,可以说会计拉高了整个商科的溢价水平。而在整体溢价比较低的社会科学中,经济学仍然能带来高收入。
在STEM领域里,也能分出理科与工科的区别。作者把STEM进一步区分为工程(计算机工程、电气和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物理科学(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平均收入相对低的其他STEM专业。其中,工程类专业的溢价最为突出,仅次于会计专业。也就是说,工科比理科溢价更多。
其中的差距,一方面来自技能。作者团队使用了超过2200万份简历数据,从中创建了精细的专业分组,并基于这些分组计算出不同专业在数学推理和书面表达这两项技能上的重要性得分,进而分析了这些技能与专业收益的关系。他们发现,书面表达和数学推理是大学培养的两种主要职业技能,与需要书面技能的工作的专业相比,需要数学技能的工作的专业从选择性中获益更大。
影响专业和收入的另一方面,则是专业的职业特异程度,简单来说就是“专业对口”的程度。职业特异程度高,意味着这个专业专注于某一特定职业领域,提供高度专业化培训,直接与特定行业或职位相匹配。溢价最高的专业,比如会计、工程、护理都属于对口程度高的一类。这些专业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也需要实习经验或者考取相关证书获得资质。
作者们发现,对于收入潜力相对低的专业(人文类、艺术类、商科中的管理类、经济学/国际关系以外的社科类、社会服务类),学校名气对收入的影响一直比专业更重要。对于数学和计算机、物理、经济学、金融/营销、生物等收入溢价比较高的专业,如果就读的学校能从中等提升到名校,那还是选大学对收入的帮助更大。至于学会计、护理和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的要求最低,哪怕学校提升两档,也是专业对收入的帮助更大。
当然,这两个研究都是基于美国数据的研究,不可能直接套用在国内的情形上,但是一些原则还是可以借鉴。
即使同是STEM领域,选择工科专业时相比理科可以更看重专业。如果选择人文或者社科专业,那就需要更看重学校。作为211大学的两财一贸(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超过多所985大学,也说明在财会领域,学生和家长心中选专业要重于选大学。
高薪的代价会40岁之后显现
学科差异之所以能对工资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不同专业直接关联到特定行业和职业路径,这些行业和职业的薪酬结构差异很大。在某种程度上,选择专业也就是在选择职业。起薪高或低的职业差距不仅在钱上,而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轨迹和形态都会有不同。了解到两条职业道路的区别 ,应该比单纯考虑行业薪资要更有参考价值。
哈佛大学的两位学者利用2007年至2019年间来自在线招聘信息的详细职位描述,开发了一个模型,探讨了工作经验回报与技能过时的关系。他们发现计算机、工程和商业等应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虽然起薪更高,但是收入溢价相比其他专业也下降的更快。
计算机和其他工程类专业能带来更高的起薪,主要是因为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学到能用在工作中的知识,进入相关领域的工作后可以快速获得回报。比如58%的计算机毕业生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相比之下,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就业很分散,没有一个方向超过10%。
然而,程序员、工程师、技术员之类的工作,本身就是技能更新比较频繁的工作。于是随着时间推移和技能过时,毕业生收入溢价会迅速下降,这是这类工作本身的特点。
作者发现,即使并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或者工程类起薪溢价达到40%左右,但在十年内下降至 20%。比如计算机专业58%的人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相比之下,从事其他行业的计算机或者工程专业毕业生,收入溢价会随着时间提升,因为他们的行业 经验能够积累下来。
不止是STEM专业,偏于应用的商科专业往往也有这个趋势。相反,那些学习基础学科比如生物学、文学的学生,收入溢价会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上升。计算机科学、工程和商科专业的学生在 20 多岁时的收入远高于生命/物理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但这种优势在 40 岁时就大大减弱了。
根据2009年至2017年美国社区调查(Integrated Public Use Microdata Series,IPUMS)的人口加权平均年薪数据,23岁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毕业生起薪超过4万美元,而社科毕业生只有不到3万美元。但到40岁,双方的年薪都来到了10万美元上下,其后也没有再拉开差距,尽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的工资一直要高一些。
起薪高的代价是总要学习新技能,哪怕是人到中年也不能避免。在计算机以及工程领域的工作中,需要新技能的技术密集型工作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41%左右,无论是最初级的岗位还是需要12年经验以上的岗位。这意味着,有四成STEM方向的工作者在求职时,很可能面对已经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还要从零学起的情况。相比之下,其他工作只有20%多的岗位需要更新技能。
这导致了更高的退出率。26岁时有58%的计算机和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但50岁的时候有18%左右的人已经转向了非STEM的管理工作。社科专业的毕业生则没有经历这样的波动。
高薪但有更多挑战,更早赚到大钱,中年时更可能面对转型的问题,这是读热门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更可能出现的职业轨迹。其他专业的职业道路则更平稳,一步一步逐渐积累经验提高薪资。在国内,那些所谓弱势专业的毕业生还有自己的特殊优势。
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的两位学者,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到2018年三次调查的数据,考察了哪些大学专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进入体制内。
研究发现,那些职业特异性较低且盈利性较弱(人文、社科,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的专业毕业生,更容易端起铁饭碗,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而且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这些专业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更大。作者认为这和毕业生的意愿有关,因为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以这些毕业生更愿意追求体制内的工作。
不过,这也可能和体制内的招考要求有关。2023年的国考中,法学、计算机、统计学、经济学、审计学、数学、新闻传播学、会计学、金融学和财政学占到了招录最多职位的专业前十,其中七个都是社科或者文科专业[5]。
对于选择了名校,没有选择热门专业的学生,选调进入体制内也是一条可能的路。选调生不限专业,基本都是面对“双一流”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无疑利好名校学生。
另外,各地有时会进行限定专业的定向选调,有时会选中一些相对冷门的专业。比如海南曾经定向选调文化旅游类专业毕业生,包括社会体育指导、文物与博物馆、数字人文、艺术与设计学、艺术学、文化产业、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等[6]。
追求高薪还是追求稳定,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选专业还是选大学。热门专业往往能够带来较高的薪酬,特别是诱人的起薪。而对于有意向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学生来说,如果能进入名校,可能还是选学校更加重要一些。 吉诚网,吉e,e传媒,e媒体,e媒网,e网通,自媒体,吉网传媒,吉视传媒,吉诚网,e媒体,e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