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唯一内陆国
作者|碧落清遥
责编|Thomas
在东南亚的11个国家中,有10个是沿海国家,中南半岛上的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国土南北宽、东西窄。老挝地理位置上离南海较近,最近处距离海岸线仅80公里,距离海洋不过是咫尺之遥。
但越南却如同一个张开的屏风,霸占了整个中南半岛东部海岸线,无死角遮挡住老挝的“向海之路”。
如此尴尬的区位条件,让老挝与出海口失之交臂。除此之外,通航价值较高的湄公河流经中南半岛5个国家,其中老挝段最长,约1987公里,但该河的出海口却掌握在越南手中。
▲湄公河流域
缺少出海口让老挝难以融入海洋贸易网络,截至2023年,老挝人均GDP位居东南亚第9位,仅高于缅甸和东帝汶。
老挝试图摆脱陆锁国的尴尬地位,2021年开通的中老铁路就是老挝成为中南半岛铁路枢纽国家的尝试。
从古至今,在与越南对抗、交往的过程中,老挝为何丧失了拥有出海口的契机?除了公路、河运等联通路径,中老铁路真的能让老挝在发展上逆风翻盘吗?
▲排名垫底的老挝
一、湄公河上的曼陀罗之王
中南半岛位于中国与印度次大陆之间,文化上深受南亚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半岛上民族众多,生活着缅族(缅甸)、京族(越南)、高棉族(柬埔寨),泰老民族(泰国、老挝)等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各族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着扩张争霸、此消彼长的故事。
▲中南半岛民族分布
历史上,高棉人最早在中南半岛兴起,其建立的高棉帝国占据了大半个中南半岛。当时聚居在红河三角洲的骆越人被中国封建王朝统治,在汉文化浸染下发展成京族。
▲高棉帝国
10世纪初,唐帝国在藩镇割据的动乱中灭亡,京族豪族趁中国分裂自立建国,其独立地位在10世纪末得到北宋王朝的承认。
▲中国动荡,越南趁机独立
越南模仿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国家架构,还试图像中国那样,在中南半岛上建立一个山寨版的“朝贡体系”。
独立之初的越南仅控制红河三角洲一带,其东侧是浩渺的南海,西侧是高耸的长山山脉,北方则是强大的中国,留给越南的扩张方向只有南进这一条路。
▲只能沿海岸线南下的越南
越南南方是信奉印度教的占族人建立的占婆国,越占双方战争不断,越南总体上占据优势,不断蚕食占婆领土。
与此同时,生活在云贵高原的怒江-澜沧江流域的泰老民族受到人口膨胀、大理政权(白族)压迫、蒙古人入侵等因素影响开始外迁。顺河流南下进入中南半岛是泰老民族的主要迁徙方向。
▲泰老民族沿河流南下
当时中南半岛大部被高棉人建立的吴哥王朝统治,泰老民族依附于高棉贵族,从高棉人那里学习先进的政治、军事文化,族群实力不断增强。
吴哥王朝的政体是典型的曼陀罗体系,所谓曼陀罗体系即某政权以首都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影响力,受地形、气候影响,君主对偏远地区的控制逐次递减。
例如雨季,吴哥仅控制湄公河、湄南河部分区域。雨季过后,道路交通恢复,吴哥的影响力再度覆盖大半个中南半岛。
▲泰老民族进入高棉境内
长年的对外战争,外加首都吴哥城众多的建筑施工、湄公河灌溉系统的毁损,这一切在逐步耗损吴哥的国力。
泰老民族在高棉人控制较弱的地区站稳脚跟,并逐渐摆脱高棉人的控制。1238年,泰老民族在湄南河流域建立素可泰政权,这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国度。另一支泰老部族在今泰国北部山区建立兰纳政权。
▲泰老民族建立政权
1318年,湄公河东岸的泰老民族首领披耶朗(披耶为君主称号)以芒斯瓦城为核心建立老挝历史上最早的独立政权。周边的部落向芒斯瓦臣服,一个新的曼陀罗政权形成。
1328年-1335年,越南接连两次发动针对芒斯瓦的战争,每当越军撤退,被其征服的沱江蛮、牛吼蛮、南戎等部族又会再次反叛,投靠芒斯瓦。
▲芒斯瓦起初臣服于素可泰
当然,相对于越南,此时的芒斯瓦还是个新兴政权,其内部尚未统一,芒斯瓦只有骚扰和抵抗越南的力量,却无力攻入越南境内。
14世纪中叶,披耶朗的孙子披耶法昂统一老挝各部并定都琅勃拉邦,老挝历史上的巅峰——澜沧王朝上线。
▲琅勃拉邦位于老挝北方
琅勃拉邦建立在湄公河的河谷平原上,周围被高地和群山环绕,这注定澜沧王国的君主们不会拥有通向海洋的政治视野。
与此同时,泰老民族政权内部也发生了蝶变。素可泰被阿瑜陀耶取代,阿瑜陀耶巩固了对湄南河流域的统治,发展成今日泰国的前身。
▲地缘剧变
总的来看,泰老民族从云贵高原沿河谷南下进入中南半岛,湄南河流域的泰老民族建立了临近海洋的素可泰政权,具备了形成海洋视野的条件。湄公河东岸的泰老民族则把政权建立在内陆,最终形成缺乏海洋视野的老挝。
老挝联通大海最近的距离是向东击败越南,进而直抵南海。但越南作为独立国家形成的时间早于老挝,实力上也强于老挝。击败越南通向海洋,对于老挝来说难度过高。
▲15世纪的中南半岛
二、昙花一现的澜沧帝国
澜沧王国建立后,因东部受到长山山脉阻隔,老挝人全力向西向南,将湄公河流域大部纳入国土,今老挝全境、泰国东北部全部处在澜沧君主的统治下。
在当时澜沧君主的眼光中,这个国度就是围绕湄公河建立的。
到14世纪末,澜沧王国停止扩张,澜沧君主开始致力于巩固国内统治和推崇上座部佛教。
▲老挝是佛教国家
与此同时,越南集中兵力以对抗南方的占城,无暇顾及西边的老挝。澜沧与越南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澜沧王国是老挝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但受限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澜沧王国没有能力向东征服越南,取得南海的出海口。
▲中南半岛地缘变化
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西方的新航路开辟运动尚未开始,全球海洋贸易网络也未形成。对多数亚洲国家来说,农业是立国之本。
即便是拥有海岸线的越南、泰国,在古代也并未发展成倚靠海洋发家的商业帝国。对于当时的东南亚国家来说,土地远比海岸线重要。
相较于越南狭长的海岸平原,澜沧王朝控制的湄公河两岸平原具备更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但以当时澜沧的人口规模,甚至无力全面开发这些平原,更不会有热情和余力去寻找出海口。
▲老挝土地开发缓慢
15世纪初,越南在短暂被中国明朝征服后,1428年越南后黎朝建立并再度从中国独立。
越南君主深受儒家世界观的影响,想要在中南半岛建构一个越南式朝贡体系,越南君主都积极开拓边疆地区,澜沧王朝与越南战火重燃。两国的战争从15世纪持续到17世纪。
▲越南不断南进
实力更强的越南往往会主动发起攻击,吞并一些臣服澜沧的部落。澜沧为夺回这些地区,不断与越南爆发冲突。但澜沧主要的扩张方向并非向东进入海洋,而是向西同泰国阿瑜陀耶王朝争夺湄南河等平原地区。
越南还时常发起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型战争,例如1471年越南君主黎圣宗出兵重创占城,经此一战占城彻底丧失了威胁越南的能力,黎圣宗将国土扩展到今越南中南部,越南的南进速度进一步加快。
扫清南顾之忧后,黎圣宗于1479年颁《征老挝诏》。18万越军分五路大举进犯老挝。越军“入老挝城,获宝物,其国王遁走,虏其民……得偭文书捷还。”
▲黎圣宗时期远征老挝(浅绿色)
在越南持续的军事打击下,老挝的实力被严重削弱。由于越老实力差距拉大,越南可以轻松地翻山越岭向老挝投射影响力,老挝则难以向东影响越南。
1560年,老挝把首都从山谷中的琅勃拉邦迁到面对湄公河平原的万象。显然此时的老挝人认识到必须打开对外视野,才能维持国家的发展。
▲老挝迁都
可越南不断南下切断了老挝从东南方接入大海的可能,老挝失去了直抵大海的机会。
17世纪,老挝再次遭遇继承危机。此时的越南正处在郑主阮主南北对峙的分裂时期,但越南南北方依然在国力上碾压老挝。
1696年,越南郑主扶持老挝王子朝福登上王位,并以宗主国的口吻册封他为哀牢王。
▲17世纪的远东
朝福的能力不足以整合老挝的各方势力,重构曼陀罗体系。澜沧王国在内战中灭亡,老挝分裂为万象、琅勃拉邦和占巴塞三个国家。
▲老挝分裂
此时的泰国已然发展成中南半岛泰老民族中的霸主,眼见同宗同源的老挝人被欺负,泰国出于地缘利益考虑开始支持琅勃拉邦和占巴塞。
四面楚歌的万象王国只得加入越南的朝贡体系,朝福接受后黎朝册封,定期向越南进贡。
万象被越南从平等的邻好之国降格为藩属国。琅勃拉邦王国(即中国文献中的“南掌”)则向大清帝国朝贡,以保持老挝地区的势力平衡。
▲中国的朝贡体系
18世纪中期暹罗(今泰国)崛起,为越南视为“上道藩屏”的万象王国又成为越南与暹罗两个地区大国角逐的缓冲区。
万象、琅勃拉邦于1779年为暹罗所征服,老挝的曼陀罗体系彻底崩溃,被纳入到更为强大的暹罗曼陀罗体系之中。
为了保持国家独立性,万象、琅勃拉邦又向新兴的越南阮朝进贡,利用阮朝来制衡暹罗。老挝在泰国和越南之间来回摇摆,夹缝求存。
▲越泰夹缝中的老挝
1828年,万象为暹罗所灭,湄公河东岸的老挝城邦纷纷归附阮朝,阮朝遂在其地设置了羁縻府州。至19世纪中叶,泰国在对越战争中取胜,吞并了整个老挝地区。
自澜沧灭亡,老挝分裂。这个苦难的国度彻底被越南和泰国瓜分,国已不国的老挝无从谈起拥有出海口。
▲被吞并的老挝
三、难破之题
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打破了中南半岛原有的政治生态。法国从海上而来,由南向北侵略越南。1884年,法国在中法战争中击败中国和越南,中越宗藩关系终止,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此时的老挝维持着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并立的分裂状态,这三个政权均为泰国属国。
▲法国殖民越南
法国以老挝是越南属国为借口,否定暹罗的宗主权。在法国的外交、武力的双重威胁下,泰国于1893年将老挝割让给法国。此后,法国将越南、老挝、柬埔寨合并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20世纪初的东南亚
法国人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法属印支,在这块殖民地中,越南人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发展程度都是最高的。
法国在掌控殖民地最高权力的同时,大量吸纳越南人进入殖民地文官和军警系统,采取“以越治老”、“以越治柬”的统治手段,大量越南人借此移入老挝。
▲法军中的越南兵
二战时期,法国本土被纳粹德国占领。1940年,日军强行进驻并占领了法属印支。
二战后,法国试图重返印支。此时越南北部已在胡志明等人领导下建立独立的社会主义政权(北越)。北越在苏联、中国的支持下不断打击入侵的法军。
▲胡志明领导越南独立
越南、老挝同为法国殖民地,且殖民时期大量越南人进入老挝,老挝在民族、文化上与泰国联系紧密,但在政治、经济上受越南影响更大。
印支共产党老挝分支(今老挝执政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北越扶持下建立了巴特寮游击队,对抗法国扶持的老挝王室军队。
▲巴特寮
1954年,日内瓦会议确认了越南(北越+南越)、老挝、柬埔寨的独立地位,法国退出东南亚。美国不想看到社会主义阵营在东南亚做大,随即出兵越南。
美国封锁北越海岸,北越则向西另辟蹊径,穿越老挝巴特寮控制的老挝东部地区,从背后直抵南越,向当地的游击队提供补给和弹药,这就是著名的胡志明小道。
▲越南战争与胡志明小道
截至1970年,老挝人口269万,同时期的北越、南越总人口达到4291万,老挝仅为其6.2%。且老挝90%的人口是生活在农村从事着落后甚至原始农业生产的农民,国家并没有过多的产出,不需要借用外国出海口运出商品。
1975年,在北越主导下越南实现统一。同年,老挝人民革命党推翻王室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东南亚政区
1977年,越南与老挝签署《越老友好合作条约》,计划在两国之间开展了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交通、卫生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越老特殊关系就此建立。
越南国土南北狭长,需要吸纳老挝来增加其战略纵深。越南统一后,该国领导人产生了一种控制老挝、柬埔寨,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地区霸权思想,控制老挝无疑是重要一步。
▲越南妄想吞并老挝、柬埔寨
越南借此向老挝派驻超过8万越军,超过老挝军队总数。大量越南专家、官员进入老挝,指导老挝发展建设。
老挝也亟需外部帮助其发展,长达几十年的殖民统治和战争使得国家经济发展迟滞。1976年,老挝进出口总额只有7450万美元,国内人均GDP仅为76美元。产业比重极不合理,农业比重高达90%以上,但粮食生产依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国的工厂不过百家。
▲起色不大的老挝经济
越南为老挝培养了大量官员和人才,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老挝落后的面貌。在两国合作中并不包括借用越南港口出口老挝货物,因为老挝的出口货物极少,甚至没有必要将其列入合作内容。
1986年越南革新开放,与老挝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老挝希望通过加强对外沟通实现经济发展,亟待破解陆锁国局面。
▲越老边境口岸
老挝的主要城市均位于湄公河边的泰老边境上。从1994年至2013年,通过日本等国援助,老挝与泰国接连在湄公河上修建了4座泰老友谊大桥,泰老贸易的进一步增长。进入21世纪,泰国始终是老挝第一大贸易伙伴。
▲泰老第一友谊大桥
没有出海口的老挝通过湄公河河运对外贸易,老挝首都万象是全国最大的货物集散地,承担着对泰贸易的任务。
此外,巴丹港、塞讷港分别是老挝第二、第三大港口,扮演着对泰国、柬埔寨、越南贸易的角色。
▲湄公河是老挝的生命线
老挝利用同中国接壤的条件,在中国帮助下于2021年建成设计时速达160公里(老挝段)的中老铁路。老挝由此接入中国铁路网,向北打通了进入14亿人口市场的陆路通道,中老贸易额实现快速增长。
虽是内陆国,也是唯一一个同时与半岛其他四国接壤的国家。随着东南亚泛亚铁路网的规划和建设,曾经尴尬的区位将转化为老挝联通四方的发展优势。
▲中老铁路
截至2022年,老挝出口的35.2%,进口的52.3%目的地是泰国。中国、越南则分别是老挝的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
这意味着老挝即使不用出海口,仅通过陆运、河运就能完成75%的出口和83%的进口额度。
▲老挝主要贸易伙伴
老挝没能成为沿海国家,是诸多因素造成的。
地理上,老挝向东离海最近,但高耸的长山山脉隔绝了老挝与大海的联系。
政治上,缺乏海洋视野的老挝始终将向西夺取湄公河平原作为发展方向,从未有夺取出海口的目标。
实力上,不断南进的越南在军事上拥有压倒性优势,不可能让老挝通达大海。
▲老挝很难翻越高山并击败越南
当下,中泰铁路正稳步推进。与中老铁路不同,中泰铁路将是中南半岛上首条高速铁路。
2017年,项目第一期工程开工,该段将联通泰国首都曼谷和东北城市呵叻。二期工程将向北延伸至泰老边境的廊开。
▲中泰高速铁路
中泰并不接壤,中泰要实现铁路上的连接,就必须通过老挝。老挝与泰国的新铁路都是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建设,借此老挝将成为联通中国大西南与中南半岛腹地的重要一环。
未来,随着中泰铁路项目顺利推进,老挝将从陆锁国变成联通周边各国的高铁陆联国,彻底摆脱东南亚唯一内陆国带来的发展窘境。铁路联通,或将是老挝逆风翻盘的唯一机会。
▲打破发展枷 吉诚网,吉e,e传媒,e媒体,e媒网,e网通,自媒体,吉网传媒,吉视传媒,吉诚网,e媒体,e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