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这次“油罐车”引发的食品安全舆情中,要不要舆论监督、要什么样的舆论监督,也成为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我在之前的两篇文章里都提到,舆论监督可以弥补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监督、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中某些死角和不足,有助于社会健康运行,但是,从事舆论监督的媒体机构和记者个人一定有大局观,要有建设性,要有责任感。我看到有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朋友专门写文章说,舆论监督本身就是建设性的,在舆论监督前面冠以“建设性”,是一种“求生欲满满”的表现。事实和真相到底如何?
2)谈到舆论监督,我们要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第一种错误的倾向是,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来“捣乱的”,就是来“帮倒忙的”,就是来“鸡蛋里挑骨头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担心,一些媒体记者很容易把“小事夸大”,甚至“上纲上线”,对政府部门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干扰。第二种错误的倾向是,认为舆论监督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很容易把舆论监督“神化”、把调查记者“神化”,他们觉得,好像只要放手让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只要放手让调查记者想报道什么报道什么、想采访谁采访谁,就可以化解社会运行中的各种复杂难题。
3)实际上,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大系统”里面又有很多“小系统”,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超级复杂的“大系统”中扮演着某种角色。在这个大系统里,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角色和规则,不同角色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或者相互制约。舆论监督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无论是从新闻传播的理论来说,还是从社会治理的实践来看,舆论监督在现代社会运行中确实发挥着一定的特殊作用。媒体运用自己的“议程设置”能力,发挥自己可以调动全社会注意力的作用,通过在短期内让全社会聚焦某一个问题,从而产生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强大压力和动力。这是舆论监督发挥作用的基本机理。
4)在理想情况下,媒体通过采访、调查和报道,揭示社会某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公众在看到媒体报道后,产生了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强烈诉求,政府部门在看到媒体的报道、在感受到公众的压力后,重视并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实现从媒体舆论监督到社会解决问题的良性闭环。
5)为什么有人害怕舆论监督?因为舆论监督一旦曝光了问题,往小里说,被监督对象会觉得面子无光,往大里说,可能还会引发公众的广泛批评,乃至上级部门的追责。但是,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做好还不能批评,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舆论监督确实可以给政府部门、企业甚至是个人等,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大家都更加谨慎,更加有敬畏心,更加认真负责。这是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6)此外,就中国社会治理来说,有自上而下的监督,也有自下而上的监督,舆论监督可以弥补这两种监督方式在某些情况下的不足,增加监督的形式和有效性。在网上各种言论满天飞、真假难辨的情况下,正规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其专业性,可以更加客观、准确、深刻地反映问题,有助于推动问题的恰当解决。
7)但是,为什么说舆论监督必须要有大局观、有建设性、有责任感?原因就在于,舆论监督不是脱离社会治理的复杂系统单独运行的,它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所谓舆论监督要有建设性,就是把舆论监督放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大局中去考虑,而不是就舆论监督谈舆论监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一定是推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让媒体和记者“搞一个大新闻”,“得一个大奖”,“蹭一波流量”。任何一所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任何一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在面对新闻系的学生时,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那他就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那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就是不到位的。这不是扣帽子。
8)长期以来,在中国一些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倾向,包括鼓吹西方新闻理论,追捧西方所谓的新闻奖项,分不清资本主义媒体和社会主义媒体的本质区别,一味强调媒体是“第四权利”,一味强调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和制衡作用,一味宣扬资本主义媒体的那一套价值观。多年来,这些错误的倾向,已经受到了很多网民的不满和指责。这是高校和教授们必须认识到的一个问题,不要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更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政府部门、每个机构和组织、每个企业和个人,都是复杂系统的一部分,大家都要朝着解决实际问题、让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好这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9)从过往的实践来看,舆论监督并非天然就是“纯洁的”,就是“神圣的”,舆论监督更非天然地就不会犯错误。舆论监督中曾长期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一些媒体和记者,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影响,一旦在舆论监督中发现了具体的问题,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就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出了问题,一些人甚至内心总幻想在中国来搞一场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秉持这种思想去搞舆论监督,一定会犯政治性错误。我们提舆论监督的建设性,就是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媒体从事舆论监督,是为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得更好、更健康,不是为了把舆论监督中的具体问题,上升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否定,更不能暗含要颠覆、要推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隐藏的政治性动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10)从过往的实践来看,舆论监督也需要监督。十几年前,就曾出现过有个别不良媒体从业人员,编造“纸馅儿”包子的假新闻,影响极其恶劣。媒体和记者也不是“圣人”,队伍大了,同样什么鸟都有。强调舆论监督的建设性,其实,也是对从事舆论监督的媒体和记者的一种监督。媒体和记者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为了流量,炮制假新闻。媒体和记者也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为了利益,去搞敲诈勒索的事情。我说的这些,都有真实的案例。希望我们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们,要如实把这些问题都跟学生们讲清楚,不要“神化”舆论监督,更不要“神化”调查记者,要引导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挑刺者”“反对派”,甚至是“颠覆者”。这同样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吉诚网,吉e,e传媒,e媒体,e媒网,e网通,自媒体,吉网传媒,吉视传媒,吉诚网,e媒体,e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