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10万人丢失铁饭碗?这事闹大了…

时间:2024-08-10 08:02:19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岩

10万人丢失铁饭碗,只是个乌龙。

最近,出现了一个人为制造的大新闻。

事情起因是山东省人社厅联合十部门印发了一份名为《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文件。

根据文件内容,许多人提炼出了几个关键词。

因为这份文件核心内容是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于是有人提炼出了第一个关键词:

编制变成合同工。

紧接着,第二个关键词来了。

眼尖的朋友发现了文件内容所涉及的需要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总共有:

79家

涉及人数约有:

10万人。

将上面几个关键词拼凑在一起,就成了下面这句话——

山东省打响事业编制改革第一枪,10万人一夜之间告别铁饭碗。

一眼看去,相当炸裂。

尤其,这还是在山东——

一个你进入体制内,你就是天字第一号孝子的考公考编大省。

相信不少吃瓜群众看到这句话后,心情是相当激动。

但请你们先沉住气,我要开始给你们泼冷水了。

第一,10万人这个数据并不是官方来源,并不可靠。

第二,这份文件并不是头一次出。

2015年、2019年同样出台过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文件,并且文件名与2024年这份一模一样。

今年这份文件强调其适用范围主要是此前已批复转企改制但尚未完成的省属事业单位——

2024年,暂时还没有新增“事转企”的事业单位和人员。

第三,涉及到转制的事业单位占总数不到10%。

这个数量并不算多。

第四,转制的事业单位均是自收自支类型的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大多是勘查设计院、招待所、印刷厂、报社等,它们本身就能自主经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经费自理,盈亏自负。

更进一步讲,

这些事业单位本身可能拥有很好的资源,在转为企业后,甚至能凭借手上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盈利能力。

而其中一些员工在解除了“编制限制”后,反而能凭借优秀的个人能力,为自己博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事转企后,这些原本在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影响并不大。

所以,

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刀阔斧的编制缩减。

上面所提的79个事业单位转企,从2015年走到现在,稳步地推进了近十年。

用体制内的话来讲,事转企的改革一定要稳,要按照——

“先易后难,稳妥推进,成熟一个,上报一个,批复一个”的原则来。

事情至此,对于缩减编制这个事情,各方意见明显不太一样。

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都是服务性的单位,本身没有盈利。编制减员自然是要考虑这些因素,妥善安排好这些人员。

另一方面,群众的呼声非常大。

每次有编制减员的新闻出现,都能感受到网友们评论中的“迫切感”。

在这里,我想要先表明个立场:

缩减编制这个事情确实该提提速了!

钱少人多的局面。

说真的,

近几年来,缩减编制这个事情真的越来越急了。

咱们话分两头,先来了解财政面的压力。

以山东省为例,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264亿元。

妥妥的支出大于收入。

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3%,具体情况如下:

增值税1024亿元,下降6.4%;

土地增值税228亿元,下降13.0%;

个人所得税117亿元,下降15.7%;

可见,市场需求下降,企业销售收入减少,连带着个人收入也在减少。

当然,这不是山东的错,而是当下的常态——

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913亿元,其中,全国税收收入94080亿元,同比下降5.6%。另一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571亿元。

同时,地方倚赖的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降。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成交宅地331宗,同比下降31%。其宅地出让金收入489.3亿元,同比约29%

上半年全国供给土地规划建面7.0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8.25%。全国实现土地出让金0.56万亿元,同比下降46.39%。

上面这张图是2015-2024年上半年的土地收入情况。

从21年开始,每年的土地收入都在大幅锐减。

以上,就是财政面的基本情况,压力肉眼可见的变大了。

再来看人事面。

一、不降反增的人数。

以单位来看,数量确实在减少。

2020年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为72.61万个,到了2023年底,数量降低至72.05万个。

三年间,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减少了5600个。

不过,这三年的人数一直在增加。

2020年,体制内人员有4513.36万人;

2023年,体制内人员有4835.9万人。

三年增加322.54万人

从广义上来看,国企的数量与人数均在增加。

三年时间里,国有企业增加了5.55万个,国企职员增加了147.59万人。

二、人员冗杂。

比如,一个叫佛坪县的小县城刷新了大家的认知。

佛坪县常住人口约3万多人。

其中,在党政事业单位上班的人员:

超过了2000人。

全县“官民比”为1∶13。

也就是说,每13个人就需要养一个公职人员。

当然,光靠地方肯定是养不起的。

2023年该县地方财政收入约2694万元,但支出总共有9.22亿元,其中大头就是工资。

同年,佛坪县2023年收到上级补助收入就达到11.25亿元。

没错,靠的就是——

转移支付。

据统计,咱们的财政支出中,大头就是给体制内的人员发工资,并且这一水平处处全球领先位置。

可以预料到:

除了较发达地区能够自力更生外,很多县城都需要靠转移支付来填补每年的支出空缺。

以上,就是缩减编制需要提速的原因:

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近年缩减编制的效果并不好,体制内人员不降反增;

地方县市人员冗杂,人浮于事,但工资支出高,光靠转移支付接济;

接下会怎么走?

从最近的风声来看,缩减编制的动作好像越来越快。

7月21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明确提出“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

换句话来说,小县城会先迎来精兵简政的编制缩减潮。

从长远来看,精简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人员也是大势所趋。

但是!

重点来了——

一、考公人数还会越来越多,考公热仍会持续。

从缩减编制“由易到难”的节奏和趋势来看,缩减都是从最外围开始。

他们可以是一大批编外工作人员,可以是一些能够自给自足的事业单位……但绝不会是公务员。

还是拿山东来说,以前考个事业编也能让丈母娘满意,但以后事业编可不顶用了,必须死磕国考省考!

事业单位铁饭碗的破碎只会让公务员的铁饭碗更“铁”。

从市场情况来看,在这一二十年内,公务员依旧是相当稳定且待遇在中上游的职业。

二、地方大学生人才的外流。

众所周知,地方县城的就业机会其实并不多,体力劳动岗位占比相当高。

对于一年比一年多的大学生来说,重回县城的第一选择就是考公考编。

随着地方编制的减少,以及体制内的普遍降薪,县城编制工作的性价比只会大不如从前,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

如此一来,回老家考公考编的这批人会变得更少。

三、教师编缩减已经有预兆。

近期,天津市西青区发布了新的教师管理方案,准备在本月试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方案规定,教师岗位聘期为3年,聘期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确定等级、评定职称、绩效分配,以及变更、续订、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等的依据。

“一聘定终身”的教师编被打破了。

至于原因,也很清楚:

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比上年减少2.02万所,减少3.9%;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比上年减少151.26万人,减少0.52%;

专任教师1892万人,比上年增加11.42万人,增加0.6%。

教师数量已经超编了, 而财政的压力很大。

最后,

想送大家一句话:

虽然我们处于历史中的垃圾时间, 但请别在垃圾时间中虚度光阴。

咱还是以考公考编为例,

近几年年轻人都在执着于考公考编,但这些考试绝对是地狱级的难度。

招考比1:1000这样的岗位时不时就冒出来几个。

能考上的,几乎都是天选之子。

甚至一些编外的考试招考比同样吓人,不乏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

据我所知,很多人为了提高考公时的竞争力,会申请延期毕业保留应届生身份。

不过,这个办法在很多地方已经失效。

比如贵州,在上个月已经发布了最新消息,无论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等,都可在毕业年度内按照高校毕业生身份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

国家并不鼓励大家通过延期毕业保留应届生身份的方式参加考公考编。

所以,

请别再执着于考公考编。

咱们只要做好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到大城市去。

到大城市去,到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的城市去,去找一些机会。

第二步:别给自己设限,多给自己一些机会。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中国?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921”地震发生25年后的最大规模地震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轰炸机飞行,机舱内部画面曝光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大熊猫,美媒:最早今年夏末抵达,“充满期待”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吉利胜黄金         诚信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