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不玩游戏的人来说,该怎么理解一款大火的游戏?
国产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全网后,我看反应最快的还是文旅局。山西文旅迅速发布了一条《跟着悟空游山西》的短视频,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已经订好了去山西的票,希望山西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当然最兴奋的还是宅男一族。我身边就有朋友,平时给自己买件衣服都要左掂量右掂量,这次《黑神话:悟空》一开售,他立刻下单了数字豪华版,还甩出一句特别感性的话:找到了文化共鸣。我虽然不懂游戏,但我还是懂文化共鸣的。
《黑神话:悟空》无疑非常成功,即使在国外,无论是个人玩家,还是专业的游戏测评媒体,都给出了较高评价。这是中国国产游戏第一次取得这样的成功,让人想起了刘慈欣的《三体》当年风靡世界的盛况。《三体》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的内核其实非常“中国”,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人创作的中文小说,而是它具有一种中式哲学的审美。
三体人的致命武器,采取了“水滴”的形象,水在道家哲学里有着玄奥的哲学含义。“水滴”的攻击原理,采用了最朴素的撞击方式,地球人穷尽智慧建造的宇宙舰队,却被用最基础的物理原理毁于弹指之间。当时我读到这一段,脑海只剩一句话:这就是返本归真的力量啊。
如果说《三体》没有引用任何中国文化符号,但通篇都在用中式哲学阐释宇宙观,那么《黑神话:悟空》则是用满满的中国元素来征服玩家。如果说刘慈欣是天才式的举重若轻,那么《黑神话:悟空》则是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笨拙”的诚意,打动了中外玩家。
比如游戏中最为人称道的古建筑背景,共选取了全国三十六处名胜古迹作为蓝本,全部经过创作团队实地考察,然后高度还原。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他们完全可以用更便捷、更经济的方式制作,但我们知道那样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
黄风岭一章,无头僧演唱的陕北说书,曲调苍凉,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一种诡异神秘的氛围,也让很多年轻人对陕北说书产生兴趣。再比如,游戏中为每一个妖怪都写了人物小传,还配上了一首“楔子”,读过《西游记》的人不难看出,这是对古典章回小说的致敬。而这些传神的细节都需要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功底,才能用得巧妙。
从《三体》到这次的游戏,我们能看出,要想讲好中国故事,让作品在国内国外两处都香,最重要的是要吃透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着实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把精华的东西扎实继承下来,因为这些精华有着穿越时代的精神力量。而能真正打动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其实也能打动外国消费者,因为人性是相通的。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时下“国风”标签的文化作品很多,但口碑却不尽相同的原因。
每一个“现象级”产品的成功,都不只是它自己的成功,都需要放置在“历史的进程”中去审视。《黑神话:悟空》的出现,其实也是中国发展阶段中的产物。最简单的一点,如果不是中国影视工业整体水平逼近世界一流,那么单有主创团队的信念和执着,恐怕也不会如此成功,毕竟悟空铠甲上那些逼真到令人寒毛竖起的细小花纹,是需要特效技术一层一层渲染的。
游戏产业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一部分,《黑神话:悟空》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第一次成功,相当于在游戏这座曾经的“五指山”,写下了“中国文化到此一游”,这也是中国创造在各领域全方位突破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可以在以前从未突破的游戏领域取得成功,那我们也没有理由不会在其他领域获得更多突破。所以,它的意义正如团队领导者冯骥所说的:踏上取经路,也许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游戏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出大场面,渺小的孙悟空面对着二郎神和天兵天将的层层围困,他们想把刚刚取经成佛的猴子和花果山打回到石器时代。但大圣就是大圣,金猴奋起千钧棒,横扫“小西天”的妖魔鬼怪,这就是“猴王”精神给予我们的永恒力量。
(文/于永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