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4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没有囤积粮食”:确保国内粮食安全的储备对全球产生影响 随着中国进口创纪录的粮食,中国增加粮食储备引发一些西方人士指责,他们称在疫情持续且世界两个主要粮食供应国(俄乌)发生战争之际,中国这种心态推高全球粮食价格。许多分析家认为,面临极端天气、航运中断、制裁和冲突,北京对粮食安全的空前重视是种谨慎选择。中国不应为全球粮价上涨或地区短缺“背锅”。
中国没有囤积粮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表示,“进口只是被用来满足国内需求缺口”。而国际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是供应问题。
中国以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是了不起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每年不得不进口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去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1335亿美元,其中粮食进口达到1.65亿吨的新高。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战略已奏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月表示,当前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70%,保供稳价的物质基础非常扎实。中国粮食进口旨在弥补结构性短缺,是建立在中国粮食高位增产基础上的一种必要调剂,与所谓的“大规模囤粮”扯不上任何关系。
有关专家估计,目前中国对海外粮食、肉和乳制品的依赖度分别为19%、9%和30%。人均GDP迅速增长、城市化率不断上升等因素,使中国的食品消费发生变化。而全球经济和社会动荡已使不确定性成为常态,这对粮食和关键农产品的全球供应链产生显著影响。对中国而言,提升储备能力和库存势在必行。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马文峰说:“全球层面上并不缺粮,真正缺少的是和平与稳定的宏观经济基础。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中国需要出口部分粮食以帮助确保全球和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达成协议,向乌干达提供惠及13万学童的粮食援助。不久前,中国宣布向斯里兰卡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的粮食储备有助于缓解国内生产的压力,同时降低价格波动。为履行国际义务,中国常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群众。(作者Frank Tang等,丁玎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