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正式落幕。这场在石油大国阿联酋召开的会议,罕见地将淘汰化石燃料的可能性摆上谈判桌。不过最终的气候协议草案只是呼吁以公正、有序和公平合理的方式,减少消耗和生产化石燃料,却不再提及“逐步淘汰”,这被认为是各方不同利益主张之下的妥协方案。
作为人类上百年来最主要的能源,化石燃料贯穿现代工业发展史,也成为巨量财富的来源。而世界尚有四分之一的未探明油气资源,埋藏在气候恶劣、开采难度高的北极圈。能源博弈剑指北极,各国所求几何?
01
北极化石能源储量高
2023年12月12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在全球最大产油国之一阿联酋,各国首次讨论逐步退出化石能源使用的可能性。新能源与传统化石燃料之间的角力浮上台面。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主席 贾比尔:
“我一再呼吁各方就化石燃料的措辞达成共识。”
德国外交部长 贝尔伯克:
“它暗示着化石燃料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转型,如果是指绝对意义上的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那么转型至今尚未开始。统计显示,2017到2022年间,化石燃料满足了51%的新增能源需求。不过国际能源署已首次在官方报告中预测,全球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将在2030年前触顶。因此也有投资者认为,近期不断波动的石油价格将随着消费量下降而出现崩跌,重演20世纪初鲸油的命运。
2023年7月,我们乘船深入北极圈。这里一方面埋藏着令多国觊觎的大量化石燃料,一方面也是地热、水力、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代表地区,甚至百年前为获取鲸油兴起的捕鲸业,也依然在北极国家挪威合法地持续发展。
20世纪初化石能源逐步普及,被认为拯救了大量遭捕杀的鲸鱼。事实上,北极圈内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惊人,分别占到全球潜在储量的9%、13%和30%。过去通航时间短、气候条件恶劣的北极,也随着全球变暖、无冰期延长,逐渐向更多国家开放。
2016年8月,中海油田旗下的深水物探船,成为中国首条到达北极附近极寒区域的物探船。截至2023年10月,“海洋石油720”完成的采集勘探数据面积已经超过八万两千平方公里。
中海油服欧洲钻井公司董事长 周炳文:
“我们有信心在今年或明年把现目前在国内的一条平台带到挪威,带到巴伦支海峡作业。它抗冰能力很强,在冰期的时候不用往南撤,可以全天候作业。”
02
北极的资源究竟属于谁?
有能源咨询公司预计,未来三年,全球油服市场投资仍将持续成长,2025年底将达到6770亿美元。
中海油服欧洲钻井公司董事长 周炳文:
“去年前年挑战比较大,一个是油价降到最低,再加上在两三年前,挪威的政府,绿色环保组织,甚至一些学生通过各种的渠道、媒体要阻止石油勘探的开发。但是今年初风向又变了,原来都谈风能,现在很多油公司在新的能源的开发上大部分是亏本的,所以他们又转向油气开发。”
2023年10月,有中国、日本、法国公司参与投资的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被美国列入最新一轮制裁名单。俄乌拉锯战震荡持续,巴以火药桶烈焰复燃。保障能源安全,在各方冲突之下变得困难重重。
瑞穗美国能源期货部门主管 罗伯特·约格: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美国原油,今天价格是一桶87美元,这是不错的利润,为了保持这个价格,乌克兰战争看起来不会很快结束,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市场里都不会有俄罗斯油。”
能源成为一种致命武器。追随美国实施对俄制裁的欧盟也一度遭到反噬,爆发能源危机。与此同时,也有国家渔翁得利:美国和挪威取代了俄罗斯,分别成为欧盟最大的原油、天然气供应国。
挪威常被视为可再生能源的先驱,却在2022年靠出口油气赚得创纪录的1400亿美元。而为了开采关键矿产、推动绿色转型,挪威政府正讨论率先开放深海采矿,地点就在敏感的北极地区,斯瓦尔巴群岛以南、位于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的海域。
挪威内森研究所博士研究员 埃尔德姆·拉马扎波夫:
“1920年《斯瓦尔巴条约》签署,斯瓦尔巴群岛成为挪威的一部分,不过它也被赋予特殊地位,向其他缔约国开放,至于公海渔业,任何国家都可以开发这些资源。”
人类针对南极有《南极条约》,但地缘复杂、利益交织的北极地区很难适用类似做法。在油气储量丰富的巴伦支海,挪威与俄罗斯相争40年,到2010年才达成分界协定。对于斯瓦尔巴群岛的自然资源,挪威同样寸步不让:2023年3月,挪威最高法院裁定,禁止欧盟渔船在群岛附近捕捞雪蟹。
2023年夏天,我们乘坐邮轮,从斯瓦尔巴群岛西侧的伊斯峡湾启航。风平浪静的峡湾沿岸,除了属于挪威的朗伊尔城,还有两个先后被卖给前苏联的定居点和采煤小区:皮拉米登和巴伦支堡。
2023年10月,俄媒消息指出,俄方计划在皮拉米登建立一个新的科研中心。据斯瓦尔巴当地的俄罗斯国企负责人透露,金砖国家科学界都对计划感兴趣。实际上,位于群岛更北部的挪威小镇新奥勒松早已进驻多国科考站,包括中国的黄河站。北极的资源究竟属于谁?在完整认识北极之前,各国已经开始抢答。
03
冰岛地热能源丰富
2023年11月11日起,冰岛首都附近小镇格林达维克进入紧急状态,准备迎接半世纪以来最具破坏性的一次火山喷发。在此前经历24小时内1400次地震后,这里近4000名居民已疏散一空。
如果将岩浆比作地狱之火,那么位于寒冷北极圈边缘的冰岛,其实正计划打开“地狱之门”。2009年,冰岛人试图在一个名为“地狱”的火山口附近开采地热能,却意外挖穿岩浆层,差点引发爆炸。如今,科学家们将在这里开挖全球首座“岩浆井”,进行长期的岩浆观测。
“岩浆井”临近一座巨大的活火山,至今都有喷发的危险。对北极地区的开发,就是这样踩着钢丝前进。
由于本地化石能源不足,冰岛曾大量进口煤炭、石油;直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能源转型被迫加速,而来自地球内部熔岩的地热能成为冰岛的新标签。
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正是我们行程的第一站。7月10日,城市附近地区发生强震后,一座火山开始持续喷发,我们也目睹白烟从城市边缘漫上天空的奇异景象。
04
北极圈内利益交织
走过冰岛的火山口,飞越尚未被充分勘探的北冰洋,我们乘邮轮来到斯瓦尔巴群岛西侧小镇,集中了挪威、中国等11国科考站的新奥勒松。
划下人类文明最北端边界的新奥勒松,最初以采煤业兴起,成为北极探险家的一个落脚点。在多次矿难发生后,从六十年代起逐渐转型为科考小镇,远离污染和干扰。
挪威内森研究所博士研究员 埃尔德姆·拉马扎波夫:
“中国实际上在1925年就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当时还是北洋政府,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挪威政府发出通知,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是《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国。”
一周后的7月24日,黄河站迎来三名科考队员,这是夏季科考队次自2020年后首次恢复正常。而另一支中国科考队搭乘“雪龙2”号破冰船航向北极点,展开北冰洋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及污染物监测等任务。此行正值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因而备受瞩目。
“雪龙2”号作业的楚科奇海域,夹在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有超过200亿吨待发现可采的石油和天然气。美国曾在奥巴马时代批准石油巨头来此钻井,引发环保人士抗议;加上当时油价走低,大型油企纷纷撤离。2016年底,奥巴马以环保理由禁止在楚科奇海进行新的油气钻探。2023年,相似剧情又一次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