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多少人的心血浇灌其中?
Photo by Clive kim from Pexels
前些天,我在《局中之人》明确提出:向大众公开的“裁判文书网”不能烂尾。保护它,就是保护过去十年中国的重大进步成果,就是保护未来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所关者大,因此,今天我再撰一文,以进一步申明:裁判文书公开,对于提振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没错,至关重要。
这一点,原本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但是,如今看起来,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即便最近法律界勇于对裁判文书公开问题发声的教授们,所担忧的,大多是律师工作、法学研究工作等受到影响,这种认识,还局限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圈子,甚至,不客气地说,有局促感,显得不够大气,令人遗憾。
总之,这个问题目前的讨论范围、参与范围都太小,与它对整个社会的紧迫性、深远性、重大性并不匹配。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当下的基本事实:
裁判文书网搭建于2013年,10年来,裁判文书上网超过1亿篇,社会查询次数累计超过1000亿次。但近年来,一路上扬的裁判文书上网率有所变化,比如,据清华大学教授何海波的研究数据,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各类行政案件逾67万个,但上网文书仅854份。
不仅上线率下跌,不少已上网的判决书,也被撤下。最近的消息更令人担忧:据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通知,2024年1月起,将运行“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这个“文书库”与现有“裁判文书网”区别在于:过去的文书网,人人可以查阅;即将推出的文书库,供法院内部查阅。“网”是对外,开放;“库”是对内,封闭。
可见,2024年1月,很可能成为一个历史节点。未来10年的许多可能性,都将在这个节点敲定。我们,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裁判文书,不管是库还是网,主导者都是最高人民法院,但它绝非法院系统一家的内部事务,因为这些裁判文书是各种社会冲突最后结果的载体,法院只是文书制作者——为了这个裁判,社会各个层面的人都深度参与其中,它既决定了数以亿计的当事人的自由、财产、生意、生活,决定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组织的关系,更决定了人们对未来的判断、预期和安排。
不论它是什么内容、如何发布、效力如何,它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所有人的日常决策。
而要真正理解“裁判文书网”的“所关者大”,就不得不回溯到2001年。
2001年11月10日,在WTO成员方贸易部长们的见证下,多哈会议主席卡迈尔落槌宣布:“WTO同意中国加入!”
中国自1986年就提交了申请,为了这一天,中国政府努力了15年。这一天,世界终于接纳了中国这个年轻的经济体。这一天,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走向主席台,分别用中文、英文、法文阐述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中国结束谈判成为新成员”“中国郑重宣告履行自己的承诺”“中国希望多哈发起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
第一个与中国握手祝贺并上台发言的,是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紧接着是欧盟贸易专员帕斯卡.拉米,此外还有韩国、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哥伦比亚、阿尔及利亚、古巴、中国香港等。
那么,WTO是什么呢?WTO的本质,是一系列游戏规则,核心原则是三条:非歧视、市场开放、透明度。
那时,WTO是一个有142个成员的经济体。非歧视原则要求一视同仁、平等竞争,不允许“内外”有别、“外外”有别;市场开放原则要求减少审批,减少贸易壁垒,不允许不公正的贸易手段,比如倾销;透明度原则又称阳光原则,要求法律、法规、政策、裁定公开透明、可预期。
这一系列“游戏规则”,表现为一个约束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体系,为WTO经济体内一起做生意提供前提与保障。没有这样的法律体系,没有非歧视规则,没有市场开放规则,没有透明度规则,WTO就无法运行,国际经济体内的企业投资、科技交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都将难以开展,或者说,因为经济活动成本过高而令人望而却步。
当时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龙永图说:加入WTO后最大的风险在于对“游戏规则”的无知。
与世界接轨首先是规则的接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明白无误地写入了透明性原则(阳光原则)。GATT1994第10条明确规定:与贸易有关的各项法律、规章、政策、决定,包括司法判决,“均应迅速公布,以便使各成员方政府和商人充分了解。”特别是知识产权领域,WTO不仅要求司法判决透明,还对判决书的写作有要求,以确保办案质量。
当中国政府签订“议定书”,就意味着中国加入国际游戏规则,加入国际法律体系,由此带来的是行政公开、警务公开、司法公开等一系列公开要求。
加入WTO前后,我国开展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法律法规规章清理工作。据曾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的袁曙宏先生统计,到2002年底,就修改了14部法律,修改、制定了37部行政法规,废止了12部行政法规,停止执行了34份国务院文件,制定、修改或者废止了1000多件部门规章;全国31个省区市和49个较大的市共清理200余万件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 1100 多件、地方政府规章4500余件,其他相关文件19万多份。
不止于此,这次集中清理之后的10年里,我国共制定、修改法律180多部、行政法规270多部,其中有关经济贸易的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70余部;地方性法规6680多部、地方政府规章6090余部、部门规章2090余部,其中有关经济贸易的5200余部。由此,形成和健全了符合WTO规则要求、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2011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先生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是对2001年“中国郑重宣告履行自己的承诺”的实践与回应。我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不为大众所知的数据,是想告诉大家,为了这个承诺,中国政府曾经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一路走来,多少人的心血浇灌其中?
加入WTO,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2001年之前矢志改革开放的认可,意味着对中国政府承诺的信任,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正是因为加入了WTO,融入主流贸易体系,中国经济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腾飞,多哈会议落槌之后仅10年,中国就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20年时间段来看,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6463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
请注意看下图,中国的经济增长,恰恰是在2001年底加入WTO后开始高速腾飞:
数据背后,是世界工厂,是储蓄,是脱贫,是普通中国人的就业岗位和衣食住行;是居民收入,是财富增长,是寿命延长;是追赶的脚步,是对勤劳朴实的褒奖;是技术融合,是思想碰撞;是朝阳破晓,是苍穹巨变,是来自东方的歌唱;是星河滚烫,是温和的良夜,是皓月清凉。
如果没有当年大规模的法律体系调整,特别是透明度原则的落实,中国的经济腾飞,就没有基础。
阳光原则既是社会的保障,也是经济的催化剂。记得十几年前,某省积累了执行积案(判决生效了但无法执行)竟有三十多万起,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该省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省份,设计了一系列措施,核心方案之一就是引入阳光原则,用司法公开来破解“老赖”难题。这些成功经验后来被全国各地借鉴。当时,我本人作为传媒方面的代表,深度参与其中,利用媒体力量,也就是公开的力量,追各种“老赖”,因此,当年,该省省政府评选我为“清理执行积案先进个人”。当我看到,一个个个人、企业获得本该拿到却多年难以拿到的钱时,那种高兴、信心大增的样子,我的感觉是这个地方的希望指数、信心指数正肉眼可见地上升。相反,如果不是如此,这里的经济境况就肉眼可见地困顿、凋敝。
不仅是积案,今天,社会正常经济运行,已经难以离开司法公开。当一个人、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人、另一个企业签订合同时,他有必要了解对方的背景情况,是不是老赖?信用如何?有哪些合作伙伴?这些,都可以通过工商信息、裁判文书信息上获取。
裁判文书网就是将原本对外的公开承诺,落实到对内。公开判决书,事实上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规则。并不是说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款有多大的兴趣,实在是人们都明白它与经济的强因果关系。
加入WTO带来透明度规则,促进了行政公开、警务公开、司法公开,进而结出一大硕果——供大众查阅的“裁判文书网”,这些都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保障。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没有法治,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法治的破局点,就在于公开透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
当年,中国经过15年的准备,终于加入WTO,这给中国带来了自上而下、自外而内调整法律规则体系、重构经济土壤的契机,中国由此奋发努力,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创造了历史。但因为是自上而下,当时,普通民众很少参与这一历史进程,甚至当时还有许多恐惧、反对的声音,今天,当我们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基础,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普通民众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有能力、有责任明确态度,维护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须知,这些成果相当娇贵,培育她需要几十年,毁掉她却只需一朝一夕。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写明:“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这些年来,最高领导人反复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怎样才能感受?首先要看到,然后才能感受。但是,这些公开具体做起来,必然直接触犯部门的、集团的利益,即便如此明显地有利于国家,也是千难万阻。
如果司法公开开始倒退,那么,接下来如果行政体系也有样学样呢?怎么办?
没错,“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社会共识。但是请注意,改革有很多种,有真有假,有一些倒退,也会冠以改革的名义,披上进步的外衣。在“改革开放”这四个字里,改革和开放是联系在一起且必须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有利于开放的改革,才是真改革;只有面向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改革,才是大众认同的改革,否则,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今天,供法院内部查阅的“裁判文书库”,就属于需要我们审视的一个“改革”举措。
这些天,各地都在说一句口号“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我们毫无疑问都是“中国经济光明”的支持者。如果中国经济的未来不是走向光明而是走向黑暗,那么,俯恋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我们,都将是最直接、最深切的受害者、当事人。因此,我们不仅支持,而且有极强动力去支持。
那么,如何走向光明?保持公开,捍卫公开,推动公开,不断提高透明度,就是走向光明,就是提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而且,这个信心,完全可以从“向社会公开的文书网不要烂尾”开始确立。
兹事体大。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