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题:公民参与+行业自律——我国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胡林果、周文冲
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先后开展网络恶意营销账号集中整治、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及网络环境治理、遏阻“祖安文化”传播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取得较好成效。
在多项互联网治理新规和整治行动落地开展之际,行业企业也普遍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加强自律,加上各类机构、各地群众的广泛参与、携手共治,我国网络空间正变得日益清朗。
“吃大蒜能否抗癌”“痛风能否吃香菇”……如今许多人习惯了上网搜答案,然而一些平台由于疏于管理,导致伪科学、灰黑产盛行,“议题”设置不当、“知识”良莠不齐等问题频出。
此外,一些网络“大V”积累一定人气后将平台资源转化到个人“私域流量”中,例如组建粉丝群带货、推介理财产品,引发欺诈、内容违法的风险较高。
针对“知识社区问答”行业突出问题,9月底以来,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4省市网信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督促20家重点平台开展自查自纠。截至11月,累计清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38.4万余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8400余个。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表示,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了互联网平台监管责任,对于一些难以辨别真伪的知识类回答,平台也要尽提示义务。
据记者梳理,多家互联网平台已积极行动,加强平台自律和内容监管。例如,微信联合多家机构设立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对在朋友圈、公众号传播的网络谣言第一时间分析、辟谣并提示用户。
直播低俗表演、“诱导打赏”、封禁主播借壳复出……网络直播平台管理存在哪些痛点?平台又如何加强自律?
6月,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分批次对出现利用色情低俗内容诱导打赏、传播低俗庸俗内容等现象的平台做出行政处罚。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部分平台已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AI技术审核、智能识别未成年人、优化青少年模式,以及算法干预内容导向等措施加强治理。
据业内专家介绍,主播管理方面,各平台纷纷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评分机制,让主播行为直接与本人信用分关联,并与主播公会信誉值挂钩,一旦主播出现违规内容,公会也会被连带影响信誉值。
此外,为进一步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积极弘扬主旋律,今年11月,由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指导,网易、YY、UC、虎牙等30多家平台还共同发布《网络音视频平台自律公约倡议书》,从价值引领、诚实守信经营等方面互相借鉴经验,加强行业自律。
为给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国家网信办今年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7月启动为期两个月的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11月5日开展为期45天的专项整治,剑指部分App提供违法违规服务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乱象;同一日,部署整治网络“有偿删帖”“软色情”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污染社会风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软色情”内容……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与占比持续上升,对网络内容监督管理、家庭上网教育、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
在北京,一线执法人员为30余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讲授“护苗”公开课,剖析了数个涉未成年人违规网络文化产品典型案例,宣讲有关法律政策,普及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
在福建厦门,当地网信部门联合教育局主办了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大赛。为期6个月的活动,全市共有400多所中小学校、151193人参与。
据悉,活动还包括“全市中小学生文明上网”演讲比赛、“全市青少年守护清朗网络空间”创意绘画线上活动,围绕“科技双刃剑”“网络道德”“键盘侠”等网民热议话题,引导中小学生拒绝网络暴力、健康文明上网,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与学习、网络与交友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