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发表政策演说,宣布了两项不同寻常的国防新动向。
一是大幅增加国防开支。
二是重点向印太地区投射军事力量。
政策一出,舆论哗然,澳大利亚这是要搞什么事情?和中国有关系吗?
01
在国防政策讲话中,莫里森承诺,要在未来10年内投入2700亿澳元(约合1.3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国防能力建设。
这一预算规模比2016年军费“十年计划”的1950亿澳元提高了40%,大体相当于澳大利亚GDP的2%。
据报道,这笔钱主要将用于升级攻击性武器的威力、加大网络能力建设、增设高科技水下监控系统等。
另外,根据《2019-2020预算报告书》,澳大利亚要在今年内将军队增加至60090人,包括16272名全职公共服务员工。
在接下来10年里,澳大利亚国防军预计将增加800人,包括海军650人,空军100人,陆军50人。
澳媒的说法是,莫里森政府这么做是为了“建立一支规模更大、更具进攻性的军队”,对阻止“潜在的袭击”和“预防战争”至关重要。
那到底要预防什么袭击、预防和谁的战争呢?
莫里森没有明说,但他公布的第二项国防动向却耐人寻味:将重点向印太地区投射军事力量。
在演讲中,莫里森不断渲染,当下的澳大利亚处于多么危险的环境。
他表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将变得“更为贫穷、更为危险和缺乏秩序”,而印太地区则是战略竞争加剧的“震中”,这导致“误判,甚至冲突的风险正在加剧”。
他还称,为“应对来自或在自家后院的威胁”,澳大利亚国防军将致力于建立“更强的威慑能力”,并集中精力在附近的地区行动,以增加“任何可能的侵略者”的成本。
话说到这,舆论就嗅出了内味:原来是在内涵中国啊!
有媒体分析说,莫里森演说标志着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重大转变,这被广泛看作对抗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做法。
有澳专家评论说:“只有一个国家既有能力也有动机,以侵犯澳大利亚利益的方式主导印太地区,那就是中国。”
更被广泛注意到的是,澳政府决定斥资8亿澳元从美国海军购买200枚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LRASM)。
这种导弹射程超过370公里,将是对澳大利亚射程124公里AGM-84空射鱼叉反舰导弹的重大升级。
澳大利亚还计划投入高达93亿澳元的资金用于研发高速远程武器,包括高超音速武器。
而上述这些动作的目的,也被解读为“应对来自北京的威胁”。
不仅如此,就在莫里森发表上述演说的前一天,他还宣布,澳大利亚未来10年将增加投入13.5亿澳元(约合人民币65.6亿元)资金,并招募500名网络间谍,用于增强该国网络安全防御和攻击能力。
这就呼应了他不久前的指责:有一批非常老练、由国家主导的网络行动者一直在针对澳大利亚进行网络攻击,导致澳政府部门、私人机构都大规模地受到影响。
无独有偶,莫里森还是不肯说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于是,澳媒同样把锅扣在了中国头上。
不得不说,澳大利亚的某些政客和媒体,当真是受迫害妄想症病得不轻啊。
02
2700亿澳元,就能让澳大利亚从纸猫翻身,变成大老虎,与中国硬碰硬了吗?
即使有钱真能使鬼推磨,但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
按照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19年中国军费支出是2610亿美元,而澳大利亚是259亿。
今年,我们的国防开支总额是1.26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增加了6.6%。
假如未来10年都只按照3%的年增速,那么未来十年的增量都要远远大于2700亿澳元。
从军力方面看,“全球火力”网公布的2019全球军力排名里,中国位列前三,澳大利亚则在19位。
这些明明白白的差距,澳大利亚怎么可能看不清楚。
有些国家军费大幅提升,是因为面临真实的威胁,但这显然不适用与澳大利亚。
它独自盘踞一块大陆,一直身居南太霸主,区域内没有国家可以撼动。最靠近的新西兰不是对手,而印尼能被澳大利亚看作假想敌的日子也已经过去多时了。
再加上澳大利亚一直自恃有美国撑腰,狐假虎威之势十足,周边的国家看着更要多让几分,甚至是躲让了。
那今天的宣示,莫里森的心思到底是什么?刀哥请几位专家分析了一下。
首先,澳大利亚看来是想要扮演好美国安排的亚太地区副警长职位。
从公开的信息看,这2700亿澳元的军费,一半以上会用于海、空军的装备和技术更新。比如要提升反潜技术,加强海上巡逻,还有70亿澳元要用于海底监视。
这些花费背后,很可能是的澳海军要继续跟着美国舰艇在南海晃悠。同时,他们还会加强对中国潜艇等海底活动的监视。打不过,退而求其次,澳大利亚可能寻求恶心恶心我们。
看上去,这很像是要和美国打好配合。
看到澳大利亚这么做,最高兴的应该就是特朗普政府了。他一直指责盟友军费不够,搭美国便车。
面对指责,有些国家奋力反驳,有些国家乖乖听话。澳大利亚就是后一类,主动提升军费,而且军备大部分要从美国买,保护费交到位,姿态做足。
莫里森也看得到,十几年来,澳大利亚政坛黯然离场的总理们,多多少少有与美国没搞好关系的因素。
比如他的前任特恩布尔,被认为是特朗普上台以后第一位与之“互怼”的国家领导人,随后美国驻澳大使一职空缺了两年。
最后任期没满就下台了。
如今的澳政府有多么听话,已经无需多言了。如此行事,美国应该不会丢弃自己了吧?
还有,增加军费体现的是军方对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力。莫里森走这一步其实也是个姿态。
未来10年的军费2700亿澳元,且不说这里面弹性和空间巨大,十年间澳大利亚的总理肯定已经换人了。
就像今天,莫里森推翻了特恩布尔2016年的军费“十年计划”。
说是十年,其中有多少自己无暇顾及的部分,莫里森门儿清,但这既能讨好美国、安抚国内,又能让人解读成针对中国、博取支持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03
军费增加,剑指中国,大可一笑了之。
但在报道这件事情时,以及之前澳政府释出的很多政策,澳媒不断将其解读为“针对中国”,还有专家不断煽风点火。
这才是真正的重点。
我们看到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华发动的遏制行动,澳大利亚一直是马前卒。
南海、香港、华为的5G建设,以及所谓的人权议题,这些不用说了。
在疫情期间,美国示意了一下,澳大利亚就立刻呼吁调查新冠毒病源头,将矛头指向北京。
澳洲社会里,对华氛围也越来越差,从我们外交部发布的信息来看,不停有中国留学生或者游客受到滋扰。
其实,澳大利亚现在并不担心军事上受到威胁,从媒体的报道看,他们更警惕中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和所谓的“间谍渗透”对它有所侵害。
政府、 媒体和民间构建了一个渲染恐华氛围的闭环。
这也就罢了,顶多是中澳关系差一点。但澳大利亚却又很敏感,对中国的反应和中澳关系的变化难以接受。
中国只要稍稍做出点反应,比如发个旅游警告,澳大利亚就立刻受不了了,从总理到民间高呼,不会屈从于中国的压力。
很长一段时间,澳大利亚好像都有一种错觉,就是得罪了中国没什么后果,但得罪了美国显然有。
比如今年5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调威胁,美国可能就此与澳洲切断联系。
但直到现在,他们似乎都还没有适应来自中国的后果,这节课到了该补的时候了。
虽然澳大利亚内部有一些人也发声反对政府的对华强硬政策,他们心知肚明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中国留学生和游客对澳洲意味着什么。
但这些被当做老生常谈,即使它们对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产生了那么一点触动,也没有在政策上体现出来。
再加上澳大利亚这些年越来越不自信,它可能以为,紧紧跟在美国后面就是一种自我保护。要博取美国的欢心,攻击中国在澳大利亚看来成本可能是最低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
澳大利亚在面对来自中国的后果时,可能有百般托词,觉得自己有困境很多,但他们需要细想的是,他们所说的,有哪一项是中国造成的呢?
还有一点,澳大利亚人自己都发出了“勿谓言之不预”的警告。
那就是澳大利亚著名学者休·怀特在与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就澳对华政策辩论时问到,如果澳洲下定决心在美国号召下和中国针锋相对,需要后援时一转身,发现美国不见了,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