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程东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台媒2日披露称,针对解放军军机和军舰频繁绕台,台“国防部”对“经常战备时期突发状况处置规定”进行增修,其中重要条文之一就是增订“承受第一击”条款。
台湾《联合报》2月2日称,所谓“经常战备时期突发状况处置规定”简称“突规”。台军方内部证实,针对解放军军机频繁在西南空域活动,台军军机和军舰也频繁升空、出海进行反制,台“国防部”去年11月增修了25条“状况与处置作为”,除地面、海上、空中部队的行动指导外,还包括跨部会协调与分工。其中重要条文之一,就是“我方不会挑衅、不主动攻击,将承受第一击,判明敌人意图后,行使自卫反击权”,以避免台海情势擦枪走火。报道称,台军将解放军所谓“军事挑衅”区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灰色地带行为、底线施压测试以及军事入侵行动,各有判别要领;针对各种状况,“副参谋总长”与“参谋总长”均须坐镇指定要塞、战情中心;一旦进入“准入侵军事行动”阶段,即解放军军机和军舰进入台湾12海里“领海”或大陆导弹飞越台“领空”时,就会进入“应急作战阶段”,也将应用“承受第一击”条款。
对此,台“国防部”表示,“对于不实臆测内容,不予评论。国军严密掌握敌情威胁,均已完备各项因应措施与应处方案,妥慎预应”。事实上,蔡英文去年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曾提到“承受第一击”。她称,以现在台湾的防卫能力来看,第一波的防卫能量其实是有的,而(大陆)在第一波攻击后必须承受后面的国际压力,也必须承受对自己的经济与其他层面的打击,“所以我们期待在承受第一波攻击之后,全世界其他国家可以共同站出来对中国做一个很强烈的表示与压力”。
军事专家宋忠平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鉴于美台片面改变台海现状,解放军不得不跟进在台海进行大规模常态化训练。这是以前不存在的,台军因此不得不修改现行条例应对。至于台军宣称“不主动攻击、承受第一击”,宋忠平认为这符合台军的军力现状。首先,台军没有打第一枪的军事实力;其次,不打第一枪也是美国对台军的要求,如果台湾打了第一枪、主动挑衅,会导致两岸冲突升级,“因此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解放军会趁势拿下台湾,另一方面会陷美国于帮或不帮的两难境地”。他直言,所谓“承受第一击”其实是台军给自己壮胆,如果美国不协防,台军承受“第一击”的能力是零,“台湾释出这种信息是在国际社会叫嚣大陆威胁论,这是台湾当局希望达到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解放军军机不断绕台,台军应对也持续发生变化。去年9月,台“国防部”被爆将“第一击”的定义修改为“自卫反击权”,即面对两岸军事情势升温,台军方依据“不挑衅、不怯敌、避免擦枪走火”的原则,“但如果敌对我攻击,我方随即采取自卫反击”。台湾前空军飞行员于皓玮透露,1996年以前,台军接战规定是“目视到共机就要击落”,1996年以后大致改为“汇报后由防长决定”,修改“第一击”定义后权力由“防长”下放给前线指挥官,尽管比之前有所松动,但仍高度钳制飞行员,因为等上级做出决定,台军战机可能已被击落。而对于“承受第一击”,岛内也并不看好。有台媒直言,“承受第一击”寄望于他方的干预与救援,不是没有政治智慧与担当,就是徒逞口舌之快。和平是台湾生存发展的基本方针,“若本身未能尽责维护和平,岂能寄望乡亲和其他国家付出子弟鲜血,来收拾错误导演的失败残局呢?”还有分析称,两岸的敌对意识除了地缘战略形势上的意识冲突外,其主要症结是“统独争议”,因此修补两岸关系,胜于修改“第一击”定义。
宋忠平说,台湾所说的“第一击”无法对大陆造成影响,在解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解放军是正义一方。而台湾一方面对外展示自己无力抗衡大陆,另一方面主动挑起事端、挟洋自重,最终会导致海峡两岸统一无法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