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新闻

背叛、丑闻、犯罪…把特朗普喷成筛子的 竟是全球最绅士的学术咖

时间:2020-04-17 18:54:2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

作为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的主编,霍顿对美英的抗疫现状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终忍不住爆发了……

|作者:咖喱 阿晔

|编审:苏睿

被特朗普的迷之操作气“炸”,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的主编也忍无可忍“开炮”了!

当地时间4月14日,在念叨好些天之后,特朗普最终还是祭出了一个“昏招”——决定美国将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

宣布这一消息时,他再次表演“花式甩锅”,指责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及时分享疫情信息,没能及时提供防疫政策建议,“要对这么多死亡负责”。

此举遭到多方反对,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连发推特怒骂:

“这是对全人类的犯罪。每一位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公民都必须抵制和反对这种对全球团结的背叛行为。”

“对世卫组织的攻击就是一场针对该组织的暴力行为,现在我们该站起来捍卫它了。这是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

霍顿还向美国“抗疫队长”安东尼·福奇喊话:“特朗普总统昨天声称,世卫组织‘掩盖’了新冠病毒大流行,所以它有罪。你知道这些说法不是真实的。请纠正你的总统,请站在真理这边。”

这不是霍顿第一次在网上“开炮”了,这段时间他为了抗疫政策也是操碎了心。

“火力”十足

霍顿最广为人知的一次发声是在3月底。当时,他在BBC的一档节目中批评英国的防疫措施是“国家性的丑闻”。

他表示,1月底人们就知道疫情即将来袭,中国传递出来的信息非常清晰,可是英国却浪费了二月份的时间。这段时间原本可以用来加大监测力度、隔离患者、追踪每一个密切接触者阻断传播链,以及准备防护装备。然而,英国政府什么都没有做,导致医务人员只能在缺乏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上前线,这是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理查德·霍顿

其实除此之外,霍顿的“炮口”还对准过不少人。

他曾愤怒diss英国政府的群体免疫措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在拿公众的性命赌。

他指责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就会对前线的支援请求“打太极”,总是一个劲儿地回应说“我们正在逐步完善措施”,实际上领导力为零。

他怒怼英国的每日新闻发布会,称其“简直就是个骗局”,“没有报告所有指标中最重要的那些(数据)”。

他驳斥BBC的媒体人所说的“科学已经改变”,“自一月份以来,科学一直是相同的。所发生的变化是,政府顾问终于搞清楚了实际情况。”

他讽刺某些“专家”,花了两个月时间才了解到新冠病毒的厉害,而“这些危险从一开始就很明显”。

他还内涵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这个人领导着英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嗯……”

·截图自理查德·霍顿推特。

霍顿对英国早期的抗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时,对中国的一些抗疫措施,他表示了肯定。

4月3日,他发帖称中国方舱医院在遏制病毒传播上非常有效,同时提出倡议,国际社会和中国公众一起,为新冠肺炎死亡病患、特别是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默哀致敬,并使4月4日成为全球哀悼日。

做30年主编从不惧争议

在疫情面前敢于发声、不惧争议,霍顿的底气源自他的权威性。

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柳叶刀》杂志,在全球久负盛名,是所有医学科研人心中的“尖峰”。作为杂志主编的霍顿,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干了30年。

·《柳叶刀》1823年第一期刊物和霍顿

1986年,霍顿从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理学和医学专业毕业。在做了几年医生后,他于1990年正式进入《柳叶刀》杂志成为一名医学编辑。

凭借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实践经验,仅仅5年后,年仅34岁的霍顿就坐上了杂志主编的位置。

多年来,霍顿本人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有一箩筐:

他是欧洲顶尖名校奥斯陆大学和英国“金三角”名校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的荣誉教授;

是世界医学编辑学会的首任会长、美国科学编辑理事会的前会长;

2007年获得“爱丁堡科学奖”,该奖项旨在奖励通过科学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2017年获得由英国公共卫生之父设立的“埃德温·查德威克奖章”。

在他的主导下,《柳叶刀》从单一周刊发展为拥有7本子刊(肿瘤学、感染病学、呼吸病学、神经病学、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精神病学、全球健康)的“期刊帝国”,影响力节节攀升。

在内容选取上,霍顿坚持“学术期刊不能回避有争议的观点”。

因此,《柳叶刀》在公共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态度鲜明,不止一次成为争议焦点,其本人也经常就医学相关的公共事务发表犀利言辞。比如,针对阿拉法特是否因中毒身亡、全麻是否影响孩子智力、编辑双胞胎基因组的合法性等热点问题,《柳叶刀》一直没有停止讨论。

其中最具争议的一次,莫过于“疫苗引发孤独症事件”。

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称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疫苗(MMR疫苗)可能引发孤独症。这一论断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了一波“疫苗犹豫”风潮。

6年后,《柳叶刀》才将该论文撤掉,后续的研究也证实MMR疫苗与孤独症并无因果关联。

有人指责《柳叶刀》和霍顿在这次事件中的反应不够迅速,没有尽早消除文章的负面影响。

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霍顿也不止一次进行反思,但他并不认为发表这篇论文是个绝对的错误,“对于疫苗的顾虑在这篇文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学术期刊需要发起有争议的观点,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进步”。

霍顿还把这次对疫苗事件的思考总结成书,书中除了对事件本身的理解,还讨论了“我们为什么一直无法理性辩论有争议的科学问题”。

·霍顿出书阐述“疫苗危机”。

此外,霍顿的另一本书《第二观点》(Second Opinion)也探讨了有关现代医学的种种争议。

他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表态,对于任何类型的文章,我和《柳叶刀》都永远不会“say never”。

《柳叶刀》在中国出圈

在推进全球健康事业的过程中,《柳叶刀》的关注重点正在逐步由欧美转向中国。

2008年,《柳叶刀》首次以主题特刊的形式关注中国医改之后,又连续于2012年和2013年两次制作中国主题特刊。

2010年,《柳叶刀》在北京设立了伦敦、纽约之外的第三家办公室,并开始发行中文版。

为何突然对中国给予关注?霍顿表示,“关注全球健康就必须关注中国,这里有世界最多的人口,随时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发生的事情对世界其他地方有着重大影响。”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发一篇《柳叶刀》文章有多难?

这个问题发布了好几年,但回答者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真正能触摸到《柳叶刀》的人实在太少。有报道称,《柳叶刀》的拒稿率高达90%,不过,这仍挡不住大批中国科研人员投稿的热情。

2015年,在中国参加会议的霍顿曾表示,过去10年间,中国学者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增长很快,从10年前的10名之外,到现在已经稳定在第3名,仅次于英美。“而在过去的3年中,质量上升尤其明显,很多研究的数据调查体现了多样性、规范化,还有很多非常令人欣喜的进步。”

对中国的医改事业与研究者热情给予大力赞赏的同时,霍顿也针对中国的论文发表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值得嘉奖的是好的科研本身,而不是发表的记录,在顶级期刊发表文章固然是很好的事,但是不要用这个来作为衡量标准”。

霍顿说,过去几年,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者回到中国领导项目,说明中国的研究土壤正在改变。

2015年,霍顿获颁“中国政府友谊奖”,该奖项是政府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

同时,《柳叶刀》在中国的“出圈”程度也肉眼可见。

2017年,一群北大清华医学学霸开了家以“柳叶刀”命名的烧烤店,在医学界受到不少关注,更引来众多媒体的报道。

连《柳叶刀》杂志的执行主编威廉姆·萨默斯基尔教授也光顾烧烤店,给这里打call。

2019年12月26日,《柳叶刀》杂志官方网站出其不意上线了一篇中文文章。文章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医生谭文斐所写,题目是《给父亲的一封信》。杂志官方表示,希望用这篇稿子来关注中国人民热切关心的医患矛盾问题。

《柳叶刀》亚洲区执行主编王辉在一次采访中称霍顿是个天才,“他既是一个医学家,也是一个改革家,他延续了创刊人魏克莱的理念,不管是从专业性还是全球影响力,都将《柳叶刀》推到了一个高峰”。

同时,这份“百年老刊”虽不完美,但保持着“殿堂级”学术期刊的地位,这与主编霍顿一直以来的全球意识和人文关怀不可分割。

如今,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霍顿再次挺身而出,捍卫真理和正义。只希望这种权威又声嘶力竭的声音,能让更多人听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中国?
军事警惕:美军基地合围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921”地震发生25年后的最大规模地震
台气象部门:花莲地震是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轰炸机飞行,机舱内部画面曝光
普京乘坐图-160M战略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大熊猫,美媒:最早今年夏末抵达,“充满期待”
美国将迎来新一对中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吉利胜黄金         诚信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