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24日报道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11月18日发表了题为《提升美中关系中降低风险和管控危机的能力》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计划主任杜如松。文章认为,在降低风险和管控危机方面,美中两国面临两大问题:(1)两国军队发生冲突和冲突意外升级的风险越来越大;(2)缺乏管控此类风险的适当规则、制度和沟通机制。文章建议中美应采用包括连贯的信号和互惠、加强太空和网络沟通,新兴技术对话等方式来管控风险。全文摘编如下:
美中关系已跌至1979年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但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军队在海上、空中、网络和太空领域的活动距离却越来越近。
19年前,美中两国和平解决了两架分别属于各自的军机在南海上空相撞的事件。然而,随着互信的削弱和工作层面关系的受损,现在类似事件得以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很低,而升级为军事冲突的风险却处于50年来的最高点。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中两国在一系列规则、制度和沟通机制上进行了投资,以管控冲突风险。遗憾的是,这些规则、制度和沟通机制不仅不够,而且很少被采用。
在降低风险和管控危机方面,美中两国面临两大问题:(1)两国军队发生冲突和冲突意外升级的风险越来越大;(2)缺乏管控此类风险的适当规则、制度和沟通机制。
尽管经过了30年的努力,美中机制仍收效甚微。三个系列的年度会谈几乎没有带来实质性接触。美中两国缺乏双边军控进程,而且在网络空间的有限协议也已被废除。总而言之,美中之间没有任何框架可以有效控制拦截常规挑战或新领域的新挑战。
美中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关键目标应该是建立足以应对风险和遏制危机升级的规则、制度和沟通机制。
建议如下:
连贯的信号和互惠 美国在与中国建立军事关系的努力中常常前后矛盾。有时过于热情,提供了不对等的使用权限或信息;有时则切断交流,导致期望落空,或使美中军事关系成为一种杠杆。明确的信号、对互惠的坚持以及谨慎保持公开言行的一致应该是任何军事关系的出发点。双方应承诺,降低风险和管控危机的努力不会与其他双边问题挂钩,无论政治紧张局势如何,双方都将保持军事关系。
海上交通规则 美中两国关于海上事件的现有协议不涵盖中国的海警和海上民兵。因此,双方应修改现有的《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及相关附件,以适用于中国的海警和海上民兵,并努力将其纳入当前的美中海上对话。双方应努力使《中美建立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协定》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像它们有意效仿的美苏海上协议那样详细。
以太空和网络为重点 美中两国似乎缺乏涵盖太空领域的机制,也不经常讨论网络问题,但这正是动态冲突会迅速升级的领域,因为它们在支持军事行动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使这些领域得到应有的重视,可以将联合参谋部对话的重点重新放在这些领域上。限制和平时期干扰对方指挥和控制网络的协议也可以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双方还可以开通热线来缓和太空危机。
新兴技术 冷战期间,美苏协议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最终包括新型激光武器和对指挥和控制网络的干扰行为。现在,美中两国需要一套类似的协议,以应对从致命的自主武器到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生物武器等新战略和技术领域升级的风险。双方可以考虑就新兴技术举行新的高级别对话,或者改变现有对话的一部分内容。
信任行动 通过更多的——尤其是在亚洲以外地区的——常规接触来促进信任行动,可能会降低亚洲内部发生意外危机的风险,并使双方熟悉对方的标准操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