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高级核物理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11月27日遇害现场画面。(图片来源:路透社)
伊朗高级核物理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遇害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当地时间11月29日,伊朗议会通过了一项名为“解除制裁战略措施”的法案。伊朗半官方的塔斯尼姆通讯社称,该法案设想将伊朗浓缩铀封堵提高至20%或更多。若该设想落到实处,将是2019年7月伊朗宣布提高浓缩铀生产丰度、反制美国“极限制裁”施压以来,突破伊核协议相关条款的最大举动。一时间,中东局势似乎一触即发。
这是伊朗今年以内第三次成为“破坏性攻击的目标”:今年1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遭美国暗杀;7月,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离心机研发中心神秘爆炸。在美国政府还有50多天就要换届之际,发生在德黑兰的这起暗杀事件,再度将伊核问题、美伊关系乃至中东局势推向了难以预测的境地。
暗杀事件将使美伊之间重建互信变得更加困难。法赫里扎德之前曾发生多起伊朗科学家被暗杀事件,背后都有美国与以色列的影子。尽管伊朗官方和民间当前主要指责的目标是以色列,但考虑到美以之间的长期盟友关系,若此次暗杀行动确为以色列所谓,美国不知情的可能性很低。这种认知无疑将进一步放大和加剧伊朗国内对美国的不信任感。
毫不意外,法赫里扎德遇害事件再度激起了伊朗国内强烈的反美情绪。袭击发生当晚,大批伊朗强硬派支持者在德黑兰的总统官邸外举行示威活动,伊朗电视台播放的画面中显示,示威者在活动中高呼反美口号;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11月27日称,伊朗将会对法赫里扎德被害事件发起报复行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军事顾问侯赛因·德汗也誓言要对凶手发起“雷霆般的打击”。对伊朗政府而言,若不采取一定程度的报复行动,恐怕很难平息民众激愤的情绪,强硬派将会即将到来的伊朗总统大选中更具优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表示,法赫里扎德之死已经让伊朗的强硬派提出“调停是徒劳”的。
在伊朗方面誓言报复之后,美国已紧急将“尼米兹”号航母调回波斯湾,以加强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能力。尽管五角大楼方面表示,此举是因应此前美国政府做出的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的决定,但美联社仍表示此举是“一项非同寻常的安排”。《纽约时报》也指出,此次袭击将使美国重新加入2015年伊核协议的努力复杂化,其真正目的可能是要“阻挠美国当选总统恢复与伊朗修复关系的外交努力”。
暗杀事件也将令当前本就复杂的中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虽然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任何势力宣布“认领”此次暗杀事件,但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敌对情绪已经迅速提升。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一时间,伊朗就将指责的矛头对准了以色列;尽管以色列内政部长称其对此事毫不知情,全球各地的以色列大使馆都提高了警戒级别,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区也被建议保持警惕。近年来,伊朗同阿拉伯国家、以及以色列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之一。在此次袭击事件发生之前,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已经开始建立一个“孤立伊朗的轴心”。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或借助当前的紧张局势,在地区强化“伊朗威胁论”,进一步拉拢阿拉伯国家共同对抗伊朗,这无疑将令中东当前的地缘政治博弈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对中东这样一个矛盾交织、充满地缘政治冲突的“火药桶”来说,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导向危险的结局。类似法赫里扎德被害这样的政治暗杀事件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各方若不能回到政治解决的方向,任由矛盾与情绪推动,最终恐怕会走向一个所有人都不想看见的结局。(聂舒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