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出现了一个非常轰动的消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已经首飞。一组模糊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军事爱好者的狂热讨论。美国军事媒体“动力”网站日前发文声称,中国研制的这款重型武装直升机,主要设计理念与美国AH-64“阿帕奇”和俄罗斯的米028大致相同。
从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来看,这架重型武装直升机似乎是以直-20直升机为基础研制的,两者的整体设计几乎相同,包括涡轮轴发动机、传动系统、五叶桨、尾桨、尾梁和大型水平尾翼,都与直-20相似。机身缩窄,经典的串联双座布置,座舱与米-28相似,座舱周围有厚实的装甲防护,拥有粗大的短翼,预计挂载能力很可观。
多年来,解放军一直缺乏真正的重型武装直升机。现有的国产直-10武装直升机是一款6吨级的武装直升机,而且直-10直升机因为发动机和设计等原因产生过大幅波折和拖延,早期服役的直-10有很多缺憾,很多缺陷与发动机功率不足有关,直到最新型的直-10ME才能令人满意。
而直-20直升机的发展有个特点就是顺利和稳定,从研发开始到大量装备,没有出现过大问题,很顺利地就量产并且大规模服役,这说明中国的直升机技术有了较大的跃进。新型重型武装直升机采用直-20直升机的架构,具有动力澎湃和系统成熟的优势,估计很快在两三年内就能完成研制并装备。
直-21(划掉,直-2X)重型武装直升机在网络上流传的图片都比较模糊。但还是能看出直-2X的机体比较庞大,衬托之下,本来尺寸较小的桅顶相控阵雷达就显得更小了。
由于中国武装直升机的毫米波雷达采用的是有源相控阵体制,在性能方面远超美国和俄罗斯的毫米波雷达,而在体积方面则要小上很多,也显得更加紧凑一些。
有源相控阵毫米波雷达,能够监控范围更大的战场,获得更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可同时为多枚国产毫米波雷达制导反坦克导弹提供目标指示,同时打击多个目标,其作战效率和战场生存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除了机头下颚光电塔,直-2X可能还配备了机鼻的前视红外探测设备,类似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机鼻上方的飞行夜视系统(PNVS),这套设备在夜间能投射给头盔显示瞄准系统,在景物图像上还可叠加空速、飞行高度、方位等数据。
而下颚的光电塔,则是目标截获/标识系统(TADS),拥有更好的局部放大功能,通过白光-热成像和激光三通道进行火力打击。
直-2X直接沿用直-20的动力包和旋翼系统,动力部分和尾梁等部位几乎与直-20一样。两台涡轴发动机的喷口向上,降低了红外热辐射,缩短了地面红外侦察和肩扛式防空导弹红外引导头的探测距离。
估计发动机功率还有提升,英国人认为可能达到1790Kw。动力澎湃,因此具有较强的外挂能力,每侧可以安排三个挂点,试飞阶段还挂着普通的天燕-90空空导弹和AKD-10反坦克导弹。未来服役时估计就能挂“红箭”-20,“蓝箭”-21空对地导弹,这些都是采用毫米波图像制导的第四代空射多用途导弹,射程超过25公里。
毫米波雷达和新型反坦克等等,采用了红外/毫米波图像制导和双向数据链,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攻击目标,拥有"发射前锁定+发射后不管"和"发射后锁定+人在回路操控"等多种作战模式。能够进行多目标同时打击,可在一分钟内干掉25公里外的16辆敌人坦克
采用桅顶置毫米波雷达的武装直升机,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战术,就是将整个机身隐藏在山脊后方,只是将桅顶毫米波雷达伸出来,可以隐蔽地侦察探测战场态势,然后为后方悬停隐蔽待击的武装直升机群分配打击目标。
当最终的打击方案确定以后,山后的所有武装直升机突然同时拉起跃出山脊,各自锁定事先分配好的目标,向8公里或十几公里外的敌人齐射毫米波图像制导的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然后马上就转身走人。这种山脊后隐蔽突击战术,让敌人装甲部队的野战伴随防空系统来不及反应,也没有任何机会做出反击。
俄乌战争的实战经验证明,俄乌双方的直升机在战场上都遭受了严重损失,传统的直升机在未来高端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令人怀疑,尤其是遇到陆军规模庞大而且战力强悍的对手时,即使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传统直升机估计也会损失惨重。
在战线稳定的俄乌战场,小型四轴无人机已经占据优势,轻型步兵+炮兵+无人机也能抗衡重型装甲部队。但没有人能够保证小型无人机还能统治拥有制空权的大纵深高速突击的战场,这方面是美军和解放军的努力追求。
重型武装直升机能够弥补中型和轻型武装直升机的一些缺陷,例如活动半径和载弹量有限制,单位弹药投射量比较低,自身防御能力薄弱等等。而武装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坦克装甲部队的优势是全方位的,这体现在飞行速度、战场机动性,信息的获取性,非对称对抗性等等优势。
因此,目前看无人机还取代不了武装直升机的作用。尤其在未来的纵深打击、抢滩登陆、护航与近距离支援等任务中,武直可以发挥高级作战节点的作用,融入作战体系、指挥无人前置编队,充分发挥“有人-无人协同”。当然,直-21(划掉,直-2X)重型武装直升机的装备数量可能不需要像美军750架“阿帕奇”那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