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大选惨胜,有点出人意料。有可能是印度人民党把持舆论的功夫太厉害,西方舆论也太热衷于看到莫迪连任,弄得大家都以为莫迪胜券在握。
莫迪的印度人民党胜选席位不过半,未来执政将受到友党更多掣肘,改革幅度和政策上的果断性受到限制。
最重要的是:莫迪以印度教凝聚、重塑印度的路子可能走到头了。
印度是一个散装国家,主流的印度教人口与占人口近20%的穆斯林人口越来越格格不入。印度不乏雄心勃勃的领导人,但散装特性一直是迈不过去的坎。
尼赫鲁和国大党力图用世俗的民主自由那一套凝聚印度,但老百姓觉得不接地气、太飘;瓦杰帕伊用印度教凝聚印度,老百姓又觉得政教合一不好。莫迪在古杰拉特用政教合一开创了新局面,人们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他的第一任也确实干得风生水起,第二任也至少及格。
散装国家之遥凝聚起来,必定能做出一点事情。再加上国际上的支持,更容易出成果。莫迪在国内用印度教凝聚人心,在国际上依托美欧,一时间如鱼得水。
但是飘久了,终究是要落地的。
印度人拥抱印度教(穆斯林和其他宗教群体除外),需要的是现代化、国富民强的印度(所有人都包括在内)。只要印度教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印度早就没问题了。但莫迪没有解决这个既要……又要……的问题。印度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也揭示了更多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印度的凝聚是以迫害穆斯林为代价。
不发展本来是看不到这些问题的。一潭死水里,有多少臭鱼烂虾,谁都看不见,也不关心;但要活水养鱼的时候,那些臭鱼烂虾就需要清理出去,否则活鱼都死了。问题是这些臭鱼烂虾只是臭、烂,非但没死,拒绝被清理出去的时候还挺厉害。
莫迪眼下就有劳动法改革的问题,试图对资本友好一点,降低雇佣、解雇的标准。但可能会遇到很大的社会阻力,已经捧上的铁饭碗是动不得的。还有降低关税的问题,以降低供应链成本,但必定会受到失去保护的印度企业的反弹。
莫迪也试图学中国,用大规模基建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大举兴建制造业,最终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同时解决印度的就业和发展问题。
但美联储的高利率是个大麻烦,西方消费不振也使得印度难以“僭越”,中国制造更是通过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极端降本增效,活活做到扩张中的通缩,使得单纯的低成本劳动力都难成为决定性的竞争力要素。
在国际上,印度试图利用美国,而不是被美国利用,也遇到悄悄的反弹,导致在Quad中的地位被菲律宾悄悄替代。印度经济的实际经营环境和表现也使得欧美资本在盛宴后处在醒酒中。
经济改革的社会基础是思想上的务实化,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的。莫迪用印度教作为印度经济改革的社会基础,最终是背离思想上务实化的大方向的。
莫迪在经济上“承诺太多、做到太少”最终使得印度人民党在关键的北方三邦失利,这恰好是印度的发达地区,孟买就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拉贾斯坦在传统上就是印度的富庶地区,遗留的大量土王宫殿就是见证。北方邦则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GDP仅次于马哈拉施特拉邦。
莫迪丢失北方三邦好比当年老蒋丢失江浙皖,底气一下子就不足了。
莫迪的经济政策效法中国:从建设中求发展。但是现在会被迫从建设路线转回福利路线,以保护缩小的政治底盘吗?这将放慢印度资本环境的改善,甚至可能逆转,难怪导致资本的大量逃离。
莫迪在国内的退却对印度国际态势的影响值得观察。
印度经济增长前景暗淡化可能降低欧美资本的投资热情,不肯在Quad里“为主插刀”降低美国的政治热情,印度教的国内凝聚力作用降低、经济发展重回重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炒作对华强硬可能失去了意义。降低对华冲突态势,理性引入中国经济元素,既降低国防负担,也增加对印度有用的适用技术引进和经济投资,或许会成为莫迪的政策调整的一部分。
对于美国来说,强大而世俗的国大党才是最终的青睐,这一点也是莫迪从来不忘的。但他要神话再现,关键还是要靠实体经济搞上去。人民看重的是where is the beef!不对,where is the curry。
接下来几年的印度很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