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顺利返回地球后,所携带的“土特产”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少国家都希望,能与中国“共享”这份成果。
本着共同推动全球航空业进步的初衷,中国主动邀请多国参与研究,唯独少了美国,这下,美国不高兴了。
在航天领域,中国近年来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嫦娥五号从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本后,返回地球后,中国便邀请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以及欧洲航天局等国际伙伴展开了共同合作,表明了中国对相关科研成果的开放态度。
然而,在这场全球性的太空科研盛宴中,美国因为一系列国内法律限制而缺席。
主要原因是其所谓的“沃尔夫条款”,自2011年起限制NASA使用联邦资金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除非获得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事先批准。
这一条款不仅暴露了美国对于中美航天交流的霸道态度,更是在无形中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竖起了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使得双方在共同推动人类太空探索的道路上产生了明显的裂痕。
面对这样的限制,NASA发言人费斯·马可似乎有不少怨言,甚至对中方表达了强烈不满,她认为美国错失了参与分析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样本的机会,不仅是对美国科学家个人的损失,更是对全人类共同科学进步的一种阻碍。
在当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航天探索应成为各国合作的桥梁,而非分歧的源头。长久以来,美国在航天界的领导地位无可置疑,但随着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迅速崛起,航天领域的竞争和合作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继续将意识形态对抗置于科技合作之上,美国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未来的太空探索道路上越走越孤单。
此外,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的加剧,以及波音公司等代表性企业的技术问题频发,更是为美国的航天实力打上了问号。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盛顿的极端反华势力想要通过孤立中国航天来维持自身的领先地位,不仅是一种错误的策略,更是一种对全人类共同福祉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表示,中国对于加强与美国在航天科技合作方面,一直保持积极姿态。然而,“沃尔夫条款”以及其他一系列美国国内法律法规的存在,导致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举步维艰。
而这种限制措施并非止步于特定法律条款。过去几年间,美国不仅通过将中国航天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的方式限制中国接觸先进技术和服务,还在全球范围内尝试限制中国获取关键的航天技术与材料。
并且,美国利用其在全球航天标准制定及国际合作项目中的主导地位,限制中国参与国际航天合作。例如,美国禁止中国宇航员参与国际空间站(ISS)项目,最终迫使中国自己开发了空间站。
毫无疑问,美国的这一系列做法,不仅限制了双方在具体项目上的合作,如月球探测、月岩研究等,也在技术交流、标准制定以及国际合作方面制造了障碍。这一切不仅是两国间航天事务的损失,也是全人类在探索宇宙真理道路上的损失。
未来,如果美方坚持其对华“脱钩”的策略,不仅会错失与中国合作的巨大机遇,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渐边缘化。在这个信息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有合作共赢、共同进步,才能确保不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