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子政】
7月10号华盛顿北约峰会的联合声明引发的国际争吵刚开始,特朗普遇刺的事一下子插了进来,成了全世界唯一的热搜。
射向特朗普头部的子弹偏了大约一厘米。谢天谢地,在北约此次联合声明所制造的语境之下,这个微小的弹道偏差,几乎再一次挽救了整个世界。
为什么这么说?假设一下,如果这次事件中射向特朗普的那颗子弹没射偏,反而安保人员射向刺客的子弹射偏了,刺客没死并供出了背后的指使者,那么,刺杀事件本身的烈度没有增加,还是2死1伤,但后续的惊天事变将如何上演,就难以预料了。
很多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关于何为战争行动、何为战争威胁、何为战争升级,已经被这个世界上一群渴望发动战争的狂人悄悄地重新定义了。
按照这些新的定义,甚至可以认为,今天的世界已经处在战争当中很多年了,而任何一个比特朗普受到轻伤这件事更大的事,都可能成为升级为大规模战争甚至毁灭性的全面战争的导火索。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对此次华盛顿北约峰会联合声明进行认真解读之后必定会得出的结论。
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国华盛顿,北约成员国元首合影。CNN
混合行动
拍下了那张“名作”照片的美联社摄影师埃文·武奇事后说,当他听到枪响的瞬间,就知道这是一个在美国历史上必须被记录下来的瞬间。这说明,作为一个资深摄影师,他早已明白,在当今这个全球媒体时代、全球围观时代,事件如何发生是一回事,事件如何被记录、被传播、被解读,又是另一回事。而在很多情况下,后者才是真正具有决定性的要素。这就是所谓“后真相时代”,记录者、传播者、解读者方面的判断能力和情绪状态都属于事件要素,都将参与到这个“历史瞬间”当中。
这就是当今世界,每一个重大事件都不再是简单的、有真相的,而是“混合”的、“后真相”的,是事件制造者、接受者和旁观者共同参与的。
华盛顿北约峰会联合声明中多次出现的“混合行动”一词,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
声明在提到俄罗斯和中国时,指责这两个国家针对北约成员国采取了一系列“侵略性混合行动”。根据该声明第20条中的定义,“侵略性混合行动”包括直接或通过代理人国家实施的“破坏、暴力行为、在盟国边境进行挑衅、利用非正常移民、恶意的网络活动、电子干扰、虚假信息的宣传和有害的政治影响以及经济胁迫。”
这种定义下的“侵略性混合行动”明显是“后真相”性质——对手国家有没有真的实施这些行动是一回事,北约方面的认定、宣传和对等反击才是更具有决定性的事件要素。什么是“恶意的网络活动”(malicious cyber activities)?什么是“虚假信息的宣传”(disinformation campaigns)?什么是“有害的政治影响”(malign political influence)?什么是“经济胁迫”(economic coercion)?这些概念中无一不包含单方面的主观判断和认定。
声明第4条中说,中国的政策挑战了北约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俄罗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不断深化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它们试图削弱和重塑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相辅相成的企图,令人深感忧虑。我们面临着来自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的混合、网络、空间及其他威胁和恶意活动。”第27条中说,中国“继续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系统性挑战”,包括“持续恶意网络和混合活动,包括虚假信息”(sustained malicious cyber and hybrid activities, including disinformation)。对此,北约正在“加强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准备工作,防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胁迫策略和分裂联盟的努力(coercive tactics and efforts to divide the Alliance)。”
这就是对战争行动的重新定义。你可能的确没有进行任何可以被称为战争的行动,但是你进行了某些网络活动,释放了某些重要信息,制造了某种政治影响,实施了某种经济政策,那么根据北约方面的最新定义,你的网络活动一旦被认定为“恶意的”,重要信息被认定为“虚假的”,政治影响被认定为“有害的”,经济政策被认定为“胁迫的”,那么就属于“侵略性混合行动”了,就可以等同于你发动侵略战争了。
混合战争
众所周知,俄罗斯一直宣称,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西方集团针对俄罗斯发动了一场“混合战争”。俄罗斯并没有乱说话,近两年来美西方针对俄罗斯进行的各种制裁和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有目共睹。
但是北约峰会声明的第13条却写道:“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对盟国采取的混合行动越来越具有侵略性。我们将继续防备、威慑、抵御和反击混合威胁和挑战。我们重申,针对盟国的混合行动可能达到武装攻击的程度,并可能导致北大西洋理事会援引《华盛顿条约》第 5 条。”
这很符合西方战略决策者们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就是将自己最像妖魔的所作所为和真实意图直接投射到对手身上,达到妖魔化对手的目的。在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也就是将它们近年来针对俄罗斯进行的混合战争,反过来说成是对手国家针对它们进行的混合战争,它们就可以实现那个更大的愿望了——援引《华盛顿条约》第 5 条。
所谓《华盛顿条约》第 5 条,是指北约成立时创始成员国签署的《华盛顿条约》中关于集体自卫的条款,即:一旦确认其任一成员受到攻击,则视为针对全体成员之攻击,其他成员国需作出即时反应。该条款一般被解读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需要各国政府授权参战,即集体自卫权。该条款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期间被首次激活。
“9·11”恐怖袭击画面
此次联合声明中的第13条,相当于对集体自卫权进行了重新定义——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行动,一旦认定对手国家针对任一北约成员国采取了由北约单方面所定义的“混合行动”,或者只是构成了北约单方面所认定的“混合威胁和挑战”,就将被北约视为针对全体成员之攻击,其他成员国需作出即时反应。
这就是对全面战争的重新解释,对战争升级门槛的再次降低,其中反映出来的恶意和疯狂,完全置全球的和平与安全于不顾。
与“混合行动”和“混合威胁”的多次使用相对应的,是声明中关于北约采取“360度安全方法”进行应对这一表达的多次使用。虽然西方政客一直有数学不好的名声,但“360度”这个术语在此处还是用对了,意思就是无死角地转着圈开打。以安全的名义进行“360度”的应对,在当下的世界就有一个现实的例子,即目前以色列针对哈马斯所采取的接近种族灭绝罪和危害人类罪等级的无死角“安全措施”。
为什么说在这样一种新的语境下,今天的世界实际上已经处在战争当中很多年了?道理很简单,今天这个世界之所以还维持着一种表面上的和平,几场正在进行的热战还控制在局部的范围内,没有蔓延成全面战争,端赖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还在尽最大努力维护着世界和平与稳定,并未对等地采取与北约集团同样的关于战争行动、战争威胁和战争升级的最新定义!并未对等地将北约针对其他国家进行的“混合战争”认定为与发动实际战争无异!或者说,对于北约单方面发动的、最新定义形式的战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未对等地应战!
可以认为,这是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最为重大的意义之一,也是中国自身高举和平发展大旗、保持战略定力、维护政治稳定最为重大的意义之一。
当然,这种努力也只是单方面的,在北约授权自己可以按照“后真相”方式认定对手的“混合行动”之后,理论上讲,战争狂人们已经可以用任何借口宣布对手为侵略者了,从而真正实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这就是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热点事件都可能被恶意解读,并成为发动一场恶毒战争的导火索。
这一次,那颗子弹射偏了一厘米,下一次呢?当和平与战争之间的距离开始以厘米计,世界对此可以做些什么呢? 吉诚网,吉e,e传媒,e媒体,e媒网,e网通,自媒体,吉网传媒,吉视传媒,吉诚网,e媒体,e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