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几个发达经济体的经验也说明了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东亚,日本是第一个通过学习德国、美国技术经验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日本之后是“亚洲四小龙”。日本经济学家曾经提出“雁行模式”的概念,即“亚洲四小龙”早期发展依靠的是从日本扩散而来的技术。尽管有夸大日本角色的成分,但其对技术扩散在经济体早期发展中作用的描述是正确的。不过“雁行模式”就很难适用于中国,因为日本对中国技术出口持保守态度,中国的崛起并非对日本技术或者“亚洲四小龙”技术的应用。中国是通过对世界各地技术开放应用、改进创新,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尽管中国还处于中等技术水平,但与过去比较,中国技术水平的提升是整体性的。
无论是基础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的应用转化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技术需要转化成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之后得到回报,否则很难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大量应用了起源于发达经济体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超级全球化”导致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形成了今天人们所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包揽所有技术的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而是只能占据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一个部分,并且努力往上爬,形成价值链竞争。
这一过程至少说明了两点:技术的扩散是双赢的,输出国和输入国都能够从中受益;原创性技术是等不来的,需要依靠自己创造。美国和西方国家从来没有,也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输出到中国。最发达的国家,无论是资本还是政府,都害怕其他国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因此一旦出现竞争者,往往实行打压政策。
从技术升级看,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市场基本上是向中国开放的。中国的技术现代化和全球化相向而行,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和强化。今天出现了逆全球化,其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得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同时对他们的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挑战。因此,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一直对中国高科技领域采取系统“脱钩”和“卡脖子”的做法。
中国又该如何破解技术围堵实现从应用性技术到原创性技术的转型呢?中国如何在现有技术领域实现技术升级,从目前“4”—“7”的水平,提升到“8”或以上水平呢?
在宏观层面,开放政策是关键。要对近年来所强调的“新型举国体制”作科学理解,继续实行开放政策,并且越来越开放。
举国体制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近代以来,所有强大的国家都实行了举国体制。在西方,尽管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由资本主导,但一战、二战期间的战争动员,也促成了西方国家演变成为举国体制。美国更是如此。二战之后,随着“布什报告”(即《科学:无尽的前沿》)的出台,美国政府用“国家安全”的概念找到了干预技术进步的领域和方法。今天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更是举国体制。在特朗普时期,美国政府公开叫出了要用“全政府”和“全社会”的方法来对付中国。拜登政府以来,尽管美国没有再用这样的概念,但对中国的打压方法不仅没有变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把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看成“一座山”,这座山是世界所有文明、所有国家共同造就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阿拉伯世界的科技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的科技,都是对“这座山”的贡献。近代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霸占着“这座山”。二战前,欧洲国家霸占着“这座山”,到了二战以后,转变为由美国霸占着“这座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进入了世界科技“这座山”,并通过几十年的虚心学习和努力发展,在“这座山”上持续往上爬,对处于“山顶上”的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构成了竞争能力。因而美国采取“卡脖子”“系统脱钩”,不仅阻碍中国继续上行,而且要把中国赶下“这座山”。
面对今天美国对我国的“卡脖子”和系统“脱钩”,中国强调的是新型举国体制,它绝对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创新,而是把大门敞开,在更开放的情境下进行举国体制式的创新。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